
长顺县威远职业技术学校是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2011年,依托长顺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的区位优势,以“服务地方产业、助力技能脱贫”为办学定位。学校占地180亩,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300余人,开设现代农业、护理、电子商务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示范专业3个。作为县域职业教育的核心载体,学校深度融入长顺县“生态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产业结构,通过“校企双元育人”“产教融合”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受限于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师资结构待优化等问题,学校在实训资源覆盖度、专业集群化发展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一、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匹配度分析
学校专业布局紧密围绕长顺县“农业大县”和“装备制造新兴基地”的双重定位。表1显示,现代农业技术、护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与本地主导产业的关联性较强,但数字经济相关专业覆盖率较低。
专业名称 | 对应本地产业 | 年招生规模 | 实训基地数量 |
---|---|---|---|
现代农业技术 | 蔬菜种植、生态养殖 | 180人 | 3个(含校企合作基地) |
护理 | 医疗康养服务 | 200人 | 2个(校内+医院) |
电子商务 | 农产品电商 | 150人 | 1个(创业孵化中心) |
数控技术应用 | 装备制造 | 120人 | 2个(校内车间) |
二、师资结构与教学质量保障
学校现有教职工246人,专任教师21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32%,高级职称教师占比25%。表2对比显示,骨干专业师资配置优于非重点专业,但企业兼职教师比例偏低。
专业类别 | 专任教师数 | 高级职称占比 | 双师型教师占比 | 企业兼职教师占比 |
---|---|---|---|---|
省级示范专业(如护理) | 35人 | 40% | 50% | 8% |
普通专业(如会计) | 28人 | 20% | 25% | 3% |
新兴专业(如大数据) | 12人 | 15% | 10% | 5% |
三、学生就业与升学路径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达70%,主要集中在农业合作社、县级医疗机构和制造业企业。表3显示,升学率波动与高职院校扩招政策相关,但优质岗位对口率仍需提升。
年份 | 就业率 | 本地就业占比 | 升学率 | 对口就业率 |
---|---|---|---|---|
2021 | 93% | 68% | 12% | 65% |
2022 | 92% | 71% | 15% | 68% |
2023 | 94% | 70% | 18% | 72% |
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与贵州凯佐农业、长顺县人民医院等28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订单班”培养。合作形式以顶岗实习(60%)和课程共建(30%)为主,但在设备共享、技术研发方面的深度合作较少。
- 典型合作案例:与贵州绿川农业公司共建“现代农业学徒制班”,企业提供种子、肥料技术支持,学校负责理论教学。
- 痛点: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足,实训设备更新依赖学校投入。
五、实训资源配置与利用率
学校建有56个实训室,但工位数仅覆盖60%学生的同时段实操需求。现代农业实训园占地80亩,但智能化设备占比不足30%,难以满足智慧农业教学需求。
- 高利用率实训基地:护理实训中心(日均使用10小时/间)、电商直播室(晚间开放)。
- 低利用率设备:传统机床(因制造业升级闲置率达40%)。
六、社会服务能力与乡村振兴贡献
学校年培训规模超5000人次,涵盖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电商人才等。表4显示,技术帮扶直接带动23个村集体经济增长,但长效服务机制尚未形成。
服务类型 | 年培训人次 | 覆盖乡镇 | 经济效益(万元) |
---|---|---|---|
职业技能培训 | 3200 | 7个 | 800 |
技术扶贫 | 1500 | 15个 | 450 |
创业指导 | 300 | 5个 | 120 |
七、办学挑战与制约因素
①经费缺口:生均拨款低于全省中职均值15%;②师资瓶颈:专业带头人引进困难,企业兼职教师流动性大;③生源质量:40%学生为中考末位梯队,文化基础薄弱;④产业适配:县域产业链短,高端岗位供给有限。
八、发展策略与未来规划
短期(2025年前):争取省级“提质培优”专项资金,扩建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推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中长期(2030年):打造“农业+医疗+电商”专业集群,建设县域产教融合综合体,力争实现70%专业与本地规上企业深度对接。
作为欠发达地区县域职教的代表,长顺县威远职业技术学校在服务乡村振兴、促进技能就业方面成效显著,但其发展仍需突破资源约束、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产教协同。未来需通过政策倾斜、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实现从“输血式办学”向“造血式发展”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