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南江小河职业中学(南江小河职业中学)

四川南江小河职业中学(南江小河职业中学)

四川南江小河职业中学是一所扎根于川陕革命老区的中等职业学校,自1984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乡村振兴、赋能地方产业”为使命。学校坐落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小河镇,占地面积120亩,现有在校生3200余人,开设有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信息技术等8大专业群,形成“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特色。作为秦巴山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节点,该校通过“产教融合+定向培养”模式,与本地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其中对口升入高职院校比例达65%,成为区域职业教育改革的标杆案例。

四	川南江小河职业中学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转型
1984-2005年创办农业技术中学,开设种植养殖专业服务传统农业县基础需求
2006-2015年获批省级重点职中,增设机电、计算机专业对接沿海制造业用工需求
2016年至今创建国家级示范校,引入无人机、新能源汽车专业聚焦新兴产业与乡村振兴结合点

学校历经三次重大转型,从单一农技培训发展为综合性职教机构,始终坚持“根植老区、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职业院校深度扶贫典型案例”,形成“季节循环实训”“岗位轮换实习”等特色教学模式。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实训设备价值
现代农业技术智能灌溉系统、农产品电商运营860万元(含智慧农业大棚)
数控技术应用CAD/CAM建模、工业机器人编程1200万元(含数控加工中心)
旅游服务与管理民宿运营、非遗文化传承320万元(VR导游实训室)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集群+跨界模块”架构,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工业学院共建“3+2”贯通培养项目。开发《秦巴中药材栽培》《红色文旅讲解》等12门本土化教材,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改革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企业实践时长
双师型教师68%(102/150)年均45天
企业兼职导师22%(33人)项目制全程参与
硕士以上学历35%(53人)-

实施“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站”培养机制,与长虹集团、通威股份共建教师实践基地。创新“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开发《机械零件逆向建模》《直播电商实战》等项目化课程,学生技能竞赛获奖量连续三年位列全市前三。

四、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指标类型2021届2022届2023届
对口就业率89.7%91.2%92.5%
本地就业占比61%68%73%
升学本科率12%18%24%

构建“就业跟踪+继续教育”服务体系,与巴中经开区联合设立“园区冠名班”。近三年涌现“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2人、“四川省创新创业先进个人”3人,形成“输出技术人才-反哺家乡建设”的良性循环。

五、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合作模式签约企业年度收益
订单培养京东西南分公司、蓝润集团320万元/年
实训基地共建南江黄羊育种中心、光雾山旅游公司设备投入1800万元
技术研发省农科院、九洲光电横向课题经费260万元

牵头成立“秦巴山区职业教育联盟”,联合17家企业制定《光雾山民宿服务标准》等行业标准。建成“校中厂”3个、“厂中校”2个,实现“教室-车间-田间”三维空间转换的教学场景。

六、基础设施与智慧校园

建设项目投资额功能覆盖
数字校园一期1800万元教学管理、实训直播
现代农业实训中心2300万元智慧农业、电商孵化
产教融合大楼3500万元企业入驻、技术研发

部署5G+AIoT智慧教学系统,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其中《南江黄羊疫病防治》VR课程入选教育部创新案例。建成“星空观测站”“生态气象站”等特色实训场所,实现专业教学与生产实景的深度融合。

七、社会服务与扶贫成效

培训项目年培训量脱贫贡献率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300人次带动人均增收4200元/年
农村电商人才培训1800人次孵化网店360个
退役士兵技能培训450人次就业安置率98%

创新“职教+社区”服务模式,在全县32个乡镇设立技能培训点。开发《红色文化讲解员》《乡村规划师》等短期培训包,近三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外流1.2万人,被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

八、发展瓶颈与未来规划

当前面临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省外优质生源吸引力不足等挑战。根据《“十四五”发展规划》,将重点推进三大工程:投资5000万元建设“秦巴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联合电子科大开展“中本贯通”试点,打造“红色文化+职业教育”研学品牌。目标至2025年实现省级高水平职校建设,形成可推广的老区职教振兴范式。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