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建校校区作为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自2006年整合组建以来,通过多校区协同发展模式,构建了覆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领域的职业教育体系。主校区位于天府新区核心区,占地面积超500亩,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配备先进实训设备价值近3亿元,形成“产教融合、多元共育”的办学特色。学校依托成都市“5+5+1”现代产业体系,与京东方、一汽丰田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校区布局
学校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成都铁路机械学校等五所中专,2006年经市政府批准整合组建,2011年成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现拥有天府新区主校区、青羊校区、财贸校区、轨道交通校区、石化高职校区五大办学点,形成“一校多区”空间格局。
校区名称 | 建成时间 | 占地面积 | 定位方向 |
---|---|---|---|
天府新区主校区 | 2012年 | 320亩 | 智能制造与现代服务业 |
青羊校区 | 1958年 | 80亩 | 传统优势专业传承 |
轨道交通校区 | 2018年 | 150亩 | 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 |
二、专业建设与产业对接
学校构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交通运输”三大专业集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通过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近三年新增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8个新兴专业,淘汰3个滞后专业。
专业大类 | 专业数 | 省级重点专业 | 合作企业 |
---|---|---|---|
装备制造类 | 15 | 5 | 西门子、哈工大机器人集团 |
电子信息类 | 12 | 4 | 京东方、华为成都基地 |
交通运输类 | 8 | 3 | 中车集团、成都地铁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现有专任教师38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5%。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开发校本教材127部,数字资源库存储量超20TB。
师资类型 | 人数 | 企业实践经历 | 科研成果 |
---|---|---|---|
专业带头人 | 42 | 平均3.2年/人 | 省部级课题27项 |
企业兼职教师 | 156 | - | 技术专利43项 |
骨干教师 | 189 | 平均2.5年/人 | 教学成果奖19项 |
四、实训体系建设
投入1.8亿元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包含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12个实训平台。与成都空港新城共建航空产教融合园区,引入A320模拟舱等高端设备。近三年承办省级技能大赛12次,学生获一等奖26项。
实训类别 | 设备价值 | 工位数 | 合作项目 |
---|---|---|---|
智能制造 | 4500万元 | 320位 | 博世创新实验班 |
轨道交通 | 2800万元 | 180位 | 成都地铁订单培养 |
信息技术 | 3200万元 | 260位 | 华为ICT学院 |
五、校企合作机制
与67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构建“双核驱动”育人模式。设立企业冠名奖学金12项,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年均接收实习学生超3000人次。成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3个,实现招生即招工。
合作模式 | 参与企业 | 覆盖专业 | 年输送人数 |
---|---|---|---|
订单培养 | 一汽丰田、格力电器 | 汽车制造、机电一体化 | 420人 |
现代学徒制 | 京东方、中电科十所 | 电子技术、光电技术 | 280人 |
产业学院 | 腾讯云、讯飞科技 | 大数据、人工智能 | 150人 |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89%,本地就业占比76%。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17枚,42名学生通过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学生创业项目38个,带动就业200余人。
就业领域 | 就业比例 | 典型企业 | 平均起薪 |
---|---|---|---|
先进制造业 | 58% | 富士康、沃尔沃 | 4800元/月 |
现代服务业 | 27% | 京东物流、招商银行 | 4200元/月 |
信息技术业 | 15% | 腾讯成都、阿里云 | 5500元/月 |
七、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为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87项。承接西藏、凉山等地对口支援项目,输出优质课程资源162门。疫情期间开发在线培训包,服务企业员工4.6万人次。
服务类型 | 年度指标 | 受益群体 | 社会效益 |
---|---|---|---|
技能鉴定 | 1.2万人次 | 企业职工、农民工 | 获证率91% |
社区培训 | 8000人次 | 失地农民、退休人员 | 创业率17% |
援疆援藏 | 3200人次 | 藏族学员、技术人员 | 培训满意度98% |
八、国际化办学探索
与德国SBA公司共建中德(成都)AHK认证中心,开发IHK标准课程包。选派骨干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研修,接收德国留学生32人。牵头成立“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成员涵盖12个国家46所院校。
国际合作项目 | 合作国家 | 认证标准 | 交流形式|
---|---|---|---|
中德双元制 | 德国、奥地利 | AHK证书 | 师生互访、学分互认 |
澜湄合作计划 | 柬埔寨、老挝 | 东盟技能等级 | 联合培养、资源共享 |
中泰职教联盟 | 泰国、越南 | TCDC标准 | 标准输出、师资培训 |
经过十五年发展,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建校校区已形成“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职业教育生态系统。未来需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深化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二是构建数字化转型下的智能教学体系,三是完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通过持续创新办学模式,有望打造成为中国西部职业教育改革的示范样板和国际职教合作的重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