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是学院重点建设的核心院系之一,依托区域制造业优势,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与智能化技术人才培养。该系以“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为特色,构建了涵盖机械设计、智能制造、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专业群,形成“实训-竞赛-就业”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目前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智能装备技术等5个核心专业,其中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师资团队中高级职称占比达45%,拥有“双师型”教师60余人,建有省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和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平台。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率超85%,累计为区域输送技术技能人才3000余名,在四川省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机械工程系构建了“底层共享、中层分化、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形成“平台+模块”的立体化培养模式。
专业方向 | 核心课程模块 | 特色课程 |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机械制图、CAD/CAM、液压与气动技术 | 精密测量与逆向工程 |
数控技术应用 | 数控机床编程、多轴加工技术、刀具设计 |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 |
智能装备技术 | PLC控制技术、工业物联网、数字孪生技术 | 人工智能基础(限选) |
课程设置注重“传统制造+智能技术”融合,2023年新增增材制造技术、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等前沿课程,实践课时占比达65%。
二、师资队伍结构
通过“内培外引”机制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形成“教授引领、骨干支撑、企业兼职”的梯队结构。
职称结构 | 学历结构 | 双师比例 |
---|---|---|
教授12% / 副教授35% / 讲师45% / 助教8% | 博士8% / 硕士65% / 本科27% | 63%(含企业认证工程师) |
近三年引进企业技术骨干12人,选派25名教师赴德阳二重、东方电气等企业实践,形成“教学项目+企业课题”双轨发展模式。
三、实训条件建设
建成“教学工厂+创新中心+虚拟仿真”三位一体实训体系,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
实训类别 | 设备数量 | 合作企业 |
---|---|---|
机械加工实训中心 | 五轴加工中心8台、慢走丝线切割12台 | 成都成量工具集团 |
智能制造实训室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6套、AGV系统4组 |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
虚拟仿真中心 | 数字化设计工作站50台、VR实训舱8个 | 北京数码大方科技 |
2022年新建精密检测中心,配备三坐标测量机、激光干涉仪等先进设备,检测精度达μm级。
四、校企合作模式
构建“订单培养+联合研发+技术服务”产教融合生态,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
合作类型 | 代表性企业 | 年度成果 |
---|---|---|
现代学徒制 | 东方电气集团、中国二重 | 年培养学徒200余人 |
技术服务中心 | 四川宏华石油设备 | 完成工艺改进项目15项 |
产业学院 | 德阳市模具行业协会 | 开发行业标准4项 |
2023年校企共建“精密齿轮传动联合实验室”,攻克摆线齿廓加工精度难题,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6%。
五、学生技能竞赛
建立“校赛-省赛-国赛”三级竞赛培育体系,近五年获奖数量持续增长。
赛事级别 | 获奖数量 | 标志性成果 |
---|---|---|
国家级技能大赛 | 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 | 2022年全国智能制造大赛冠军 |
省级技能竞赛 | 一等奖12项、二等奖25项 | 四川省数控多轴加工金奖 |
行业特色赛事 | 特等奖5项、一等奖9项 | 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 |
2023年组建“智能产线调试”专项战队,开发模块化训练课程12门,竞赛成果转化为实训项目8个。
六、就业质量分析
毕业生呈现“高对口率、高起薪、强发展”特征,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指标类别 | 2021届 | 2022届 | 2023届 |
---|---|---|---|
就业率 | 97.8% | 98.5% | 99.2% |
对口就业率 | 83.5% | 86.2% | 88.7% |
平均起薪 | 5200元 | 5800元 | 6300元 |
2023届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占比41%,其中中国中车、蜀道装备等龙头企业接收占比27%,较上届提升9个百分点。
七、科研与社会服务
形成“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社会培训”多元服务体系,年均科研经费超300万元。
服务类型 | 年度成果 | 经济效益 |
---|---|---|
横向课题 | 完成企业技改项目23项 | 创造直接效益1200万元 |
标准制定 | 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项 | 推动区域产业升级 |
社会培训 | 开展高技能研修班15期 | 培训企业员工2300人次 |
2023年获批“精密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开发智能检测算法软件,被12家制造企业采用。
八、国际化发展路径
通过“引进标准+输出资源+跨境培养”推进国际化进程,已与德国、新加坡等机构建立合作。
- 引入德国AHK认证标准,建设国际化实训中心
- 开发英文版《数控编程技术》等6门课程
- 招收老挝、巴基斯坦留学生32人,开展“中文+技能”培训
- 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共建“智能制造海外教学点”
2024年计划启动“中德双元制”试点,联合培养高端机床维护技师。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通过专业集群建设、产教深度融合、国际化发展等战略举措,已形成鲜明的“智能制造+区域服务”特色。未来需在三个方面持续突破:一是加强人工智能与机械工程的交叉学科建设,二是深化校企联合攻关机制,三是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广度。随着德阳“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的推进,该系有望成为西部高端装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