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新校区(四川核工业技师新校)

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新校区(四川核工业技师新校)

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新校区作为四川省重点推进的产教融合示范项目,承载着核工业技术人才培育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双重使命。新校区选址于广汉市三星堆文化园区旁,占地面积较老校区扩大4倍,总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总投资12.6亿元。校区建设突出"核能特色+智慧校园"理念,配备核级检测实验室、智能焊接实训中心等特种教学场所,同时引入中国核工业集团产学研合作基地。通过对比分析可见,新校区在空间布局、设备配置、专业集群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升级,其"双核驱动"(核技术应用与高端制造)的学科架构,与四川省"5+1"现代工业体系形成深度契合。

四	川核工业技师学院新校区

一、区位优势与规划布局

新校区选址于德阳广汉市,地处成都都市圈半小时经济圈,毗邻三星堆博物馆与中欧班列德阳货运站。校区采用"一轴两翼"布局,教学区与实训区通过中央生态廊道分隔,形成"教学-实训-生活"三级功能分区。

对比维度老校区新校区行业标杆院校
占地面积8.3公顷32.4公顷45公顷(平均)
建筑面积4.2万㎡28万㎡35万㎡
区位特征成都市区边缘广汉产业新城核心产业集聚区周边

二、教学设施与实训体系

校区建有核反应堆模拟实训室、放射性检测实验室等特种教学空间,配备价值2.3亿元的先进设备。其中核级焊工实训中心可模拟三代核电焊接场景,智能化实训系统覆盖率达85%。

设施类型数量技术等级应用场景
核能仿真系统3套华龙一号标准反应堆操作实训
智能焊接平台12组工业4.0标准核电管道焊接
辐射监测实验室2间三级剂量监测核安全实训

三、专业集群与课程体系

构建"核工程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应用"三大专业群,开发基于BIM技术的核电施工课程模块。与中核集团共建"反应堆控制""核级焊工"等订单班,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专业群核心课程合作企业认证标准
核工程技术核反应堆物理、辐射防护中核建中、中广核ASME认证
智能焊接机器人焊接、金相分析东方电气、哈电集团ISO 3834
新能源应用氢能技术、光伏系统设计通威太阳能、蜀道新能源TÜV认证

四、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百工程"计划,引进核工程博士12人、企业首席技师9人,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学分制,要求专业教师每学年完成不少于40天的顶岗实训。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企业经历要求
教授级高工1518.7%10年以上核电经验
企业兼职导师2835%高级技师资格
青年骨干教师4252.3%3年企业挂职

五、产教融合机制

创新"厂中校+校中厂"模式,与中核集团共建核级焊工培训中心,承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开发"核电设备维护""核岛安装"等现场教学项目,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对接。

融合模式参与企业教学成果经济效益
订单培养中核建中、国核技改年输送200人人均年薪12万
技术攻关中国原子能院、西南物理研究院专利17项技术转化收益800万
共享资源东方电气、三一重能设备利用率提升40%节约采购成本3000万

六、学生培养成效

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核电相关岗位起薪达8000元/月。2022年获全国核能行业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学生团队参与"华龙一号"模拟控制系统开发项目。

评价指标2020届2022届行业均值
对口就业率93%98.5%85%
岗位晋升周期3.2年2.5年4年
雇主满意度87分94分82分

七、区域经济贡献

新校区运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产业增收1.2亿元,与广汉高新区联合孵化核电配套企业7家。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万人次,为在岗核工业技术人员提供资质复训服务。

经济指标直接贡献间接带动社会效益
年度采购额6800万元2.3亿元扶持中小微企业15家
技术转化项目9项衍生产值1.7亿创造就业岗位300个
社会培训量1.2万人次覆盖50家企业降低企业培训成本40%

八、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当前面临高端设备维护成本高、跨省招生政策限制等挑战。计划通过建立设备共享联盟、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方式破局,力争三年内建成国家级核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