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崇州校区作为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依托崇州独特的区位优势与产业资源,构建了“产教融合、校地共生”的办学模式。校区自2018年全面启用以来,聚焦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形成“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鲜明特色。校园占地80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拥有省级重点实训基地4个、产学研合作企业120余家,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其“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8%,企业兼职教师年授课量超2000课时,彰显了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践价值。
一、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
崇州校区位于成都半小时经济圈,紧邻成温邛高速崇州出口,距天府国际机场仅50公里。校区周边聚集了捷普科技、领益制造等电子信息企业,以及崇州大数据产业园等新兴产业集群,为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提供了天然土壤。
区位指标 | 崇州校区 | 四川同类院校均值 |
---|---|---|
企业密度(家/平方公里) | 12.3 | 7.8 |
产业匹配度 | 89% | 67% |
交通通勤时间(至主城区) | 35分钟 | 52分钟 |
二、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校区前身为1998年创立的成都电子机械学校,2019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现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为核心,重点建设智能控制、电子商务、康养护理三大专业群,其中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被纳入教育部“1+X”证书试点。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战略转型 |
---|---|---|
1998-2010 | 中职阶段,开设机电、计算机专业 | 规模扩张期 |
2011-2018 | 创建省级示范中职,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 | 内涵建设期 |
2019至今 | 高职申办成功,建成3个产业学院 | 产教融合深化期 |
三、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
现有28个专科专业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46.4%。其中,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与中车集团共建实训中心,跨境电商专业联合亚马逊开展“实战课堂”,形成“专业+项目+认证”三维培养体系。
专业类别 | 重点专业数 | 校企合作项目 | 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 |
---|---|---|---|
装备制造类 | 5 | 8项 | 92.3% |
电子信息类 | 4 | 6项 | 88.7% |
现代服务类 | 3 | 5项 | 85.1% |
四、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现有专任教师362人,其中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247人,占比68.2%。建有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等教学平台,数字资源总量达12TB,覆盖专业核心课程的90%。
五、学生规模与就业质量
在校生规模连续三年保持10%以上增长率,2023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78.5%,留川就业比例达63.2%。与京东方、格力电器等企业建立订单班32个,实现“入学即入职”培养模式。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纵向课题立项47项,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1200万元。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报告23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年均1.2万人次,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闭环生态。
七、校园建设与基础设施
累计投入5.8亿元建设智慧校园,物联网设备覆盖率达85%,图书馆藏书量38万册,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万元,超过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32%。
八、社会评价与行业影响
在GDI高职专科排行榜中位列西南地区第15名,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1.4%。牵头成立成渝双城经济圈职教联盟,与德国埃尔福特应用技术大学共建中德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持续提升。
成都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崇州校区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专业集群化、培养场景化、服务社会化”的职教新模式。其“校中厂、厂中校”的实体化运作机制,以及“学历证书+X技能认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校区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专业布局将进一步释放产教融合红利,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