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机械职业技术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学校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为核心专业群,依托区域装备制造业优势,构建了“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拥有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现代化实训中心,实训设备总值超6000万元。现有在校生规模4500人,开设机械加工、电气自动化、汽车维修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
学校创新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与长虹集团、九洲电器等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教室+车间”“教师+技师”的协同育人机制。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累计为区域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万名。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72%,拥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通过“1+X”证书制度试点,学生人均获取职业资格证书2.3张,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数量居川内同类院校前列。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建设
绵阳机械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85年,前身为绵阳市机械技工学校,2012年升格为职业技术学校。校区位于绵阳市涪城区青义镇,毗邻中国(绵阳)科技城会展中心,区位优势显著。
指标 | 数值 | 对比院校均值 |
---|---|---|
校园面积 | 120亩 | 95亩 |
实训设备值 | 6200万元 | 4800万元 |
生均图书量 | 45册 | 38册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机械制造+智能控制”专业集群,重点建设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特色专业。推行“平台+模块”课程模式,开发《精密测量与质量控制》《智能产线运维》等校本教材。
核心指标 | 绵阳机械校 | 四川某同类院校 |
---|---|---|
省级重点专业数 | 3个 | 1个 |
校企共研课程占比 | 65% | 42% |
X证书通过率 | 92% | 78% |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通过实施“名师培育工程”“企业技术骨干引进计划”,打造高水平双师团队。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45人,硕士研究生占比38%。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
双师型教师 | 177人 | 72% |
企业兼职教师 | 68人 | 28% |
硕士以上学历 | 94人 | 38% |
四、实训体系建设
投入1.2亿元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涵盖数控加工、工业物联网、增材制造等8大实训中心。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实施“阶梯式”技能训练体系。
- 基础技能实训:普车、钳工等传统工种训练
- 专项技能实训:数控编程、CAD/CAM应用
- 综合实训:智能产线调试、工业机器人集成
五、产教融合实践
与长虹模塑、四川九洲等企业共建“厂中校”,开展“订单班”培养。近五年完成企业技术改造项目23项,联合研发智能检测设备获国家专利5项。
典型合作案例:
- 与京东方合作建设光电实训室
- 为蜀泰化工定制压力容器焊接培训
- 承接绵阳市智能制造技能竞赛
六、学生发展质量
建立“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继续教育”三维发展通道。近三年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142项,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入驻科技城创业园17个。
年度 | 升学率 | 竞赛获奖 | 创业项目 |
---|---|---|---|
2023 | 68% | 53项 | 6个 |
2022 | 65% | 47项 | 5个 |
2021 | 62% | 42项 | 4个 |
七、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为绵阳市装备制造企业定制技术提升方案37项。牵头组建川北智能制造职教联盟,辐射川陕甘三省12所职业院校。
主要服务项目:
- 新型学徒制培训(年均1200人)
- 企业员工技能等级认定
- 退役军人职业技能转化培训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对产业智能化升级需求,学校存在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跨学科师资短缺等问题。规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数字孪生实训中心,实施“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创新计划。
通过八年持续建设,绵阳机械职业技术学校已形成“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衔接”的办学特色,在区域装备制造人才培养中发挥关键作用。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数字化转型,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向“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