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学院以中医药教育为特色,依托川东北地域优势,致力于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办学以来,学院构建了以中医、中药、护理为核心,康复治疗、医学检验等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形成“医教融合、产教协同”的育人模式。现有在校生规模超8000人,教职工总数达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校园占地近千亩,拥有现代化实训中心、模拟医院及中药材种植基地,与周边医疗机构深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网络。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为川陕渝地区基层医疗单位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区域中医药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达州卫生学校,2019年升格为高职院校,隶属四川省教育厅管理。办学定位聚焦“扎根川东北、服务大健康”,以“培养基层中医药技术骨干”为目标,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健康服务”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
时间节点 | 重大事件 |
---|---|
2019年 | 正式获批为高职院校,首批开设中药学、护理等专业 |
2021年 | 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
2023年 | 建成省级中医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现设6个二级学院,开设18个高职专业,覆盖中医药全产业链。重点专业包括中药学、中医康复技术、医学美容技术等,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共享+专业分化”模式,实践课程占比达55%。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中药学 | 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药用植物栽培 | 中药调剂员、中药材种植员 |
护理 | 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急救护理技术 | 护士执业资格证 |
中医康复技术 | 推拿治疗技术、康复评定技术、中医传统疗法 | 康复医学治疗士 |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能力
学院实施“双百人才工程”,现有专任教师380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20人。近五年累计立项省级以上课题47项,发表SCI论文12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
师资类别 | 人数 | 占比 |
---|---|---|
高级职称教师 | 135人 | 35.5% |
“双师型”教师 | 228人 | 60.0% |
行业兼职教师 | 95人 | 25.0% |
四、教学设施与实践平台
学院建有总面积2.8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含模拟医院、中药标本馆、康复治疗室等126个实训场所。与达州市中心医院等15家医疗机构共建实习基地,设备总值达1.2亿元。
- 中医药实训大楼:配备智能化中药房、针灸推拿实训室
- 生命科学馆:收藏人体标本300余件,中药标本2000余种
- 数字化校园:覆盖5G网络,建有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五、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学院与秦巴山区道地药材企业共建“产学研”联合体,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依托附属医院开展中医诊疗服务,年接诊量突破10万人次。
合作项目 | 参与企业 | 成效指标 |
---|---|---|
订单班培养 | 四川太极药业、杏林医药集团 | 年输送毕业生200余人 |
横向课题研发 | 达州农业科学院、川药集团 | 开发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5项 |
社区健康服务 | 通川区卫健委、达县民政局 | 年开展义诊活动80余场 |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3.2%,专业对口率81.5%。就业区域集中在川渝地区(占68%),基层医疗机构就业比例达54%。近三年专升本录取率平均为18.7%。
- 主要就业单位: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巴中市人民医院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 典型岗位:中药调剂员、临床护理员、康复治疗师
- 创业案例:毕业生创办中医养生馆12家,年营业额超百万者3人
七、校园文化与特色项目
学院打造“杏林文化”品牌,每年举办中医药文化节、传统拜师仪式等活动。组建“岐黄”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中医药科普活动300余场。
文化品牌 | 活动形式 | 参与规模 |
---|---|---|
本草书院 | 经典诵读、古籍修复体验 | 年参与学生2000余人次 |
非遗传承 | 达州灯盏灸技法培训 | 培育传承人68名 |
技能竞赛 | 全国中医药职业技能大赛 | 获国家级奖项9项 |
八、发展挑战与未来规划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需优化(健康养老类专业缺口明显)、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根据《“十四五”发展规划》,拟新增中医骨伤、智慧养老等专业,建设区域性中医药产教融合综合体。
学院将持续深化“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计划到2025年实现国家级骨干专业零突破,力争进入全国中医药高职院校前20强。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已与泰国清迈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探索“中文+中医药”海外推广模式,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