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梓潼县七一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七一职高”)是四川省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川北历史文化名城梓潼县。该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术人才”为办学宗旨,依托县域产业需求构建专业体系,形成了“校企合作+技能实训”的特色培养模式。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师资建设,在区域职业教育中展现出较强竞争力。截至2023年,学校开设12个重点专业,与本地2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成为川北地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七一职高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梓潼县农业中学,1987年改制为职业高中,2005年被评定为省级重点职高。学校始终以“扎根县域、服务三农”为核心定位,2018年被列为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
时间阶段 | 重大事件 | 办学性质 |
---|---|---|
1958-1986年 | 普通农业中学阶段 | 学历教育+农业技术推广 |
1987-2004年 | 改制为职业高中 | 开设种植、养殖等专业 |
2005年至今 | 省级重点职高认定 | 产教融合模式深化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加工制造、信息技术、现代农业三大专业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现代农业技术为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岗位实训”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
数控技术应用 | 机械制图、数控编程、模具设计 | 四川长虹、九洲集团 |
电子商务 | 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美工设计 | 京东西南仓、拼多多川北运营中心 |
现代农业技术 | 果蔬栽培、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营销 | 七曲山农业园、梓潼柑橘合作社 |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教职工13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高级职称教师24人。建有校内实训基地8个,包括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电商直播实训室等,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
理论教学教师 | 75 | 57% |
实践指导教师 | 42 | 32% |
企业兼职教师 | 15 | 11%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推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长虹电器共建“订单班”,实行“1.5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顶岗”培养周期。2022年启动“技能大师工作室”计划,聘请12名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
- 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覆盖率达75%
- 近三年学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23项
- “X证书”制度实施率达100%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2023届毕业生升学率41%,对口就业率89%,主要就业方向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领域。学校建立就业跟踪机制,毕业生三年内平均晋升率为67%。
指标 | 2021届 | 2022届 | 2023届 |
---|---|---|---|
初次就业率 | 91.2% | 93.5% | 92.8% |
专业对口率 | 85.7% | 88.2% | 89.0% |
平均起薪(元) | 3820 | 4150 | 4380 |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扶贫专项培训项目12个。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共建“3+2”中高职衔接项目,2023年联合培养规模达280人。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覆盖全县16个乡镇
- 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合作单位达27家
- 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库包含86门在线课程
七、办学条件与基础设施
校园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建有标准化运动场、智慧教室等设施。图书馆藏书量12万册,数字资源访问量年均增长25%。
类别 | 数量 | 备注 |
---|---|---|
实训工位 | 2500个 | 涵盖15个专业领域 |
计算机终端 | 800台 | 千兆光纤接入 |
智慧教室 | 45间 | 配备互动教学系统 |
八、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普职比调整等新形势,学校存在专业迭代滞后、高端师资短缺等问题。未来将重点推进三个方面改革:
-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每两年开展区域产业人才需求调研,淘汰3-5个落后专业方向
- 师资能力提升工程: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每年选派20名教师赴企业实践
- 数字化转型计划: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发10个AI+专业教学案例库
经过多年发展,绵阳梓潼县七一职高已形成“立足农业、对接工业、辐射服务业”的多元办学格局。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能培养,学校为县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未来需在专业现代化建设、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信息化教学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能力。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学校有望在跨区域职业教育协作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