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通航职业学院是一所以通用航空为特色的全日制高职院校,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依托西南地区航空产业优势,致力于培养通航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紧密围绕国家民航强国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了以飞行技术、机务维修、航空服务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学院通过引进航空企业资源、建设高规格实训基地、深化国际合作,逐步成为西南地区通航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对口岗位覆盖航空公司、机场、通航企业及航空制造领域,为区域航空产业链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
一、学校概况与定位
四川通航职业学院成立于2018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是全国首批聚焦通用航空领域的高职院校之一。学院占地约800亩,总投资超10亿元,建有飞行训练场、航空机械维修实训中心、模拟航空馆等核心设施。办学定位为“立足四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以培养通用航空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同时兼顾航空服务、无人机应用等新兴领域。
学院与多家通航企业共建“订单班”,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制度,并与法国、加拿大等国的航空院校建立合作,引入国际航空教育标准。目前开设专业包括直升机驾驶技术、定翼机驾驶技术、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等,覆盖通航全产业链。
核心指标 | 数据详情 |
---|---|
办学性质 | 民办高职院校(省级示范性高职建设单位) |
在校生规模 | 约6000人(2023年数据) |
重点合作企业 | 四川航空、中航无人机、纵横股份等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专业布局围绕“飞行+维修+服务”三大方向,构建了以通用航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例如,直升机驾驶技术专业设置航空气象学、飞行原理、空中领航等核心课程,并配备模拟飞行训练;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专业则侧重机械制图、发动机构造、故障诊断等实践内容。
课程体系采用“1+X”证书模式,学生需考取民航局颁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作许可证》或《航空器维修基础执照》等职业资格证书。此外,学院与航空公司联合开发“企业定制课程”,如无人机植保技术、航空应急救援等特色模块。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核心课程 |
---|---|---|
飞行技术类 | 直升机驾驶技术 | 飞行力学、航空法规、仪表飞行 |
维修技术类 | 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 | 发动机拆装、航空材料学、电子系统诊断 |
航空服务类 | 空中乘务(通航方向) | 客舱服务英语、应急医疗处置、航空安保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0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35%,具备民航局认证的飞行教员、维修工程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达60%。师资队伍中不乏来自中国商飞、国航等企业的资深专家,以及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归国人才。
教学资源方面,学院拥有20架用于飞行训练的直升机及固定翼飞机,包括罗宾逊R44、西锐SR22等机型;航空维修实训中心配备航空发动机拆解平台、A320模拟舱等高端设备。此外,与民航西南管理局合作建立了“通航安全研究中心”,推动行业标准制定。
师资类型 | 人数 | 代表性资质 |
---|---|---|
飞行教员 | 15人 | 民航局飞行教练资质 |
维修工程师 | 25人 | CCAR-66R3执照 |
企业兼职教师 | 30人 | 来自通航企业一线技术骨干 |
四、就业与校企合作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5%,主要面向通航企业、机场地勤、航空制造等领域。2023年数据显示,对口就业率达82%,其中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合作企业包括四川驼峰通航、中航西飞等,通过“订单班”模式提前锁定人才。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包括与纵横股份共建“无人机创新实验室”,联合开发植保无人机课程;与四川航空合作设立“飞行员储备计划”,学生通过选拔后可直接进入航校深造。此外,学院还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孵化”支持,协助开设通航服务公司。
就业方向 | 2023年占比 | 典型企业 |
---|---|---|
通航企业(飞行员/维修) | 45% | 四川驼峰、中信海直 |
航空制造(设备维护/生产) | 30% | 成都航空、中航工业 |
机场地勤(安检/调度) | 15% | 成都双流机场、天府机场 |
自主创业(通航服务) | 10% | 无人机植保公司、飞行俱乐部 |
五、实训条件与科研能力
学院实训设施投资超2亿元,建有飞行模拟训练中心、航空发动机维修车间、无人机测试场等场景化实训基地。其中,飞行训练场配备直径300米的圆形跑道,可满足多机型起降需求;无人机实训室引入大疆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支持农业、测绘等实战训练。
科研方面,学院聚焦通航领域痛点,承担多项省级课题,如“高原通航安全技术研究”“电动飞机电池管理系统开发”。与中航无人机合作开发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项目,已进入试飞阶段。此外,学院还为地方政府提供通航产业规划咨询服务。
实训设施 | 数量/面积 | 功能特点 |
---|---|---|
飞行训练场 | 1个(直径300米) | 支持直升机/固定翼起降训练 |
航空维修车间 | 6000㎡ | 涵盖发动机拆解、航线维护实训 |
无人机测试场 | 200亩 | 支持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等场景模拟 |
六、国际化进程与特色项目
学院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ENAC)签署合作协议,开展“2+1”双学位项目,学生前两年在川学习基础课程,第三年赴法攻读航空管理硕士。此外,与加拿大卡纳多学院联合开设“航空英语强化班”,提升学生国际航线服务能力。
特色项目包括“通航进校园”科普计划,面向中小学生推广航空知识;与应急管理部合作的“航空应急救援队”项目,培养灾害监测、医疗转运等专业人才。2023年,学院获批“中国AOPA(无人机)西南考试中心”,成为区域无人机执照考点。
七、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当前,学院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通航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西南地区低空开放政策推进较慢,制约学生实践机会;二是高端飞行教员短缺,需依赖外部引进;三是民办院校学费较高,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流失率上升。
对此,学院采取多项措施:联合地方政府推动“低空经济试验区”建设,争取更多飞行空域;通过股权激励吸引行业专家全职加盟;设立奖学金并对接企业助学,降低学生负担。此外,正筹备申报“职业本科”试点,提升学历层次竞争力。
八、社会影响与行业贡献
作为西南地区通航教育标杆,学院累计培养毕业生超5000人,覆盖全国28个省份。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被写入《四川省通航产业发展报告》,成为行业参考范例。2023年,学院牵头成立“成渝通航职教联盟”,联合重庆、成都等地院校共建课程标准和人才数据库。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院承接军方退役飞行员转型培训、民航在职人员技能提升等项目,年培训量超1000人次。疫情期间,无人机专业师生组建“防疫消杀志愿队”,为周边社区提供无偿服务,获省级表彰。
未来,四川通航职业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拓展氢能源飞机维修、城市空中交通(UAM)等前沿领域,力争打造国际一流的通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