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遂宁安居职业高级中学是四川省首批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位于遂宁市安居区,依托当地产业优势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与京东方、比亚迪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对口升学率达78%。作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同时承担农民工技能培训、扶贫帮扶等社会责任,形成“学历教育+社会服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一、学校概况与核心定位
四川遂宁安居职业高级中学始建于1984年,2018年被认定为“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占地180亩,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300余人,开设14个专业。学校以“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为战略方向,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技术、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三大骨干专业群,其中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
指标 | 数据 |
---|---|
建校时间 | 1984年 |
校园面积 | 180亩(约12万平方米) |
在校生规模 | 4300人 |
专任教师数量 | 215人 |
校企合作单位 | 42家(含京东方、比亚迪等)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农业+工业+信息技术”三位一体布局专业,形成“3+5+X”课程体系。重点专业包括现代农业技术、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覆盖区域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三大产业需求。课程设置中实践课占比达55%,推行“岗位导向+项目化教学”模式。
专业类别 | 重点专业 | 核心课程 |
---|---|---|
现代农业 | 现代农业技术 | 植物生理学、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商 |
智能制造 | 电子技术应用 | SMT工艺、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编程 |
信息技术 | 计算机应用 | 网络搭建、大数据基础、UI设计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技能培训等方式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现有“双师型”教师占比68%,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5人。校内建有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4大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其中电子实训室配备SMT全自动贴片机等先进设备。
类别 | 数据 |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68% |
实训设备总值 | 3200万元 |
校内外实训基地 | 8个校内基地+12个校外基地 |
数字资源库容量 | 120TB(含课程视频、虚拟仿真资源) |
四、学生发展与升学就业
学校构建“升学+就业”双通道,2023年高考本科上线率21%,高职单招录取率76%。就业方面,与京东方合作开展“光电技术订单班”,毕业生月薪平均达4500元。近三年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23项,其中现代农业技术赛项连续两年进入全省前三。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比亚迪、京东方等企业共建“厂中校”,实施“1.5年在校学习+1.5年顶岗实习”培养模式。比亚迪“刀具设计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学生未毕业已被企业预订。此外,联合本地农业企业建立“菌菇种植示范基地”,年产值超800万元。
六、社会服务与扶贫成效
学校承担“雨露计划”培训任务,年培训农民工2000人次,覆盖种植技术、电商运营等课程。与遂宁市残联合作开设“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帮助56名残疾青年实现就业。在脱贫攻坚中,为对口帮扶村建设蔬菜大棚120亩,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
七、挑战与改进方向
当前面临专业教师结构性短缺(智能制造类专业师生比达1:25)、实训设备更新滞后(部分设备服役超8年)、校企合作深度不足(仅12%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等问题。计划通过“三名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争取省级财政专项支持更新实训设备,深化“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
八、区域贡献与未来规划
学校累计为区域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2万名,支撑当地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未来拟投资1.5亿元建设“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预计新增就业岗位500个/年。同步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项目,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共建“3+2”分段培养体系。
四川遂宁安居职业高级中学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能培养,已成为川内县域职业教育的标杆。其“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为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师资优化等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与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