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书君作为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的骨干成员,其职业发展轨迹与区域职业教育改革紧密相连。自入职以来,他先后承担教学管理、专业建设、产教融合等核心工作,形成"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职业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其主导的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超3000人,牵头开发的《农产品电商运营》课程被列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通过搭建"校-企-村"三方协作平台,推动学院与京东农场、东坡区柑橘合作社等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实现教学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其主持的"智慧农林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填补了西南地区农业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空白。
个人背景与职业发展
彭书君2008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农业信息化专业,同年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历任信息技术系教研室主任、现代农业学院院长、产教融合办公室主任等职,形成"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的双重职业特色。其职业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发展阶段 | 时间跨度 | 核心成果 |
---|---|---|
教学能力积累期 | 2008-2012 | 获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开发校本教材4部 |
专业建设突破期 | 2013-2017 | 建成省级重点专业1个,立项教育部协同创新项目 |
产教融合深化期 | 2018-至今 | 创建产业学院2个,孵化学生创业项目37个 |
教学创新实践
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构建"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
- 基础层:开发《农业物联网技术》等6门专业核心课
- 实践层:建成智能温室、电商直播等实训基地
- 创新层:推行"项目制+学分银行"管理制度
教学改革项目 | 实施年份 | 创新点 |
---|---|---|
模块化教学试点 | 2015-2017 | 将课程分解为42个能力模块 |
混合式教学推广 | 2018-2020 | 线上资源使用率达92% |
岗课赛证融通 | 2021-至今 | 证书获取率提升至85% |
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主持纵向课题4项,横向课题9项,形成"教育技术+农业应用"的研究特色:
项目类型 | 代表性成果 | 转化效益 |
---|---|---|
市厅级课题 |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农科人才培养研究》 |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26人 |
企业委托项目 | 智慧果园监测系统开发 | 节约管护成本40% |
专利技术 | 农产品溯源区块链应用 | 服务企业17家 |
产教融合实践
构建"四维联动"产教融合机制:
- 政府维度:参与制定《眉山市职业教育促进条例》
- 行业维度:担任四川省农业职教集团副秘书长
- 企业维度:与新希望六和共建订单班12个
- 国际维度:引进德国双元制课程标准
合作模式 | 合作单位 | 产出成效 |
---|---|---|
校中厂 | 京东云仓眉山站 | 年实训量达2000人次 |
厂中校 | 东坡区柑橘产业园 | 开发现场教学案例56个 |
跨国合作 | 泰国清迈大学 | 联合培养留学生32人 |
信息化建设成效
主导实施"教育新基建"工程,构建"1+3+N"数字教学体系:
- 1个数据中心:整合教学资源8.2TB
- 3大平台:虚拟仿真、在线学习、质量监控
- N个应用场景:覆盖23个专业
信息化项目 | 建设周期 | 应用效果 |
---|---|---|
智慧校园一期 | 2019-2021 | 流程审批效率提升60% |
虚拟仿真中心 | 2022-至今 | 实训事故率下降95% |
AI教学质量监测 | 2023试点 | 预警准确率达89% |
师资培养体系
创建"五阶递进"教师发展通道:
成长阶段 | 培养措施 | 考核标准 |
---|---|---|
新手期 | 导师制+教学基本功培训 | 完成120学时岗前培训 |
成熟期 | 企业实践+技能认证 | 取得行业资格证书 |
骨干期 | 课程开发+教学比赛 | 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 |
专家期 | 项目领衔+学术指导 | 主持省级教改项目 |
领航期 | 国际交流+标准制定 | 参与国家标准制定 |
学生培养成果
构建"三维评价"育人体系:
评价维度 | 核心指标 | 近三年数据 |
---|---|---|
技能水平 | 职业资格取证率 | 从78%提升至92% |
创新能力 | 省级以上竞赛获奖 | 年均增长15% |
社会认可 | 用人单位满意度 | 稳定在95%以上 |
发展挑战与对策
当前面临三大结构性矛盾:
挑战领域 | 具体表现 | 应对策略 |
---|---|---|
产业适配度 | 专业调整滞后新兴产业需求 | 建立专业动态预警机制 |
技术应用层 | 数字化转型存在技术断点 | 组建跨学科技术攻关团队 |
区域协同性 | 校地合作深度有待加强 | 实施"一院一镇"结对计划 |
通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彭书君及其团队正推动学院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目标迈进,其探索路径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西部职教改革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