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是几中(自贡职校类型)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是几中(自贡职校类型)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是几中

自	贡职业技术学校是几中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自贡职校”)作为四川省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定位和资质认定一直备受关注。从官方公开信息来看,该校属于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但在实际办学中兼具高职教育功能,形成了“中职+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学校由自贡市人民政府主办,经四川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同时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其核心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中职教育为主体,开设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旅游服务等传统优势专业;二是通过“3+2”分段培养模式衔接高职教育,与多所本科院校建立升学通道;三是深度融入地方产业,重点服务自贡国家高新区装备制造、盐帮文化传承等特色产业链。综合来看,自贡职校在行政归类上属于中等职业学校,但在办学实践中已突破传统中职边界,形成多层次、复合型职业教育体系。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资质

自贡职校前身为1984年创立的自贡市技工学校,200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1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获批成为四川省首批“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单位”,与四川轻化工大学联合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

时间节点办学资质升级主管部门
1984年技工学校(初级)自贡市劳动局
2005年省级重点中职省教育厅
2012年国家级重点中职教育部
2018年五年制高职试点省教育厅+省发改委

二、专业设置与培养体系

学校现有中职专业28个、高职专业15个,覆盖第二、三产业主要领域。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旅游服务与管理等7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重点专业。

专业类别中职专业数高职专业数重点专业占比
加工制造类8337.5%
信息技术类6216.7%
现代服务类10525%
文化艺术类458.3%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截至2023年,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4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89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建有机械加工、电子实训、酒店管理等校内实训基地12个,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

教师类别人数占比持证情况
理论教学岗11245.5%100%本科+
实践指导岗9839.8%高级工及以上
企业兼职教师3614.7%行业认证资格

四、学生规模与升学就业

近三年年均招生规模保持在3200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2023年数据显示,本地就业占比62%,对口升学比例达38%,主要升学方向为四川轻化工大学、成都工业学院等应用型本科院校。

年份招生人数升学人数就业企业类型
202131801120制造业58%
202232451250服务业32%
202333101380国企定向15%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东方锅炉、中航工业等32家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共建“厂中校”实训中心4个,开发基于企业真实生产任务的课程体系。近五年累计输送实习学生超1.2万人次,订单培养覆盖率达65%。

  • 合作模式创新:推行“1.5+1.5”工学交替培养,即1.5年在校学习+1.5年企业轮岗实训
  • 实训成果转化:学生参与企业技改项目27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
  • 师资共享机制: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年授课量超800课时

六、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扎染”传承基地,学校开设传统技艺课程12门,年培训社会人员超3000人次。近三年承接退役军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项目23个,获评“四川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先进单位”。

培训类型人次取证率就业转化率
扎染技艺传承82092%45%
电工技能提升120088%68%
电商运营培训105085%72%

七、区域竞争力对比分析

在川南地区中职院校中,自贡职校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相较于后两者侧重现代农业和白酒产业,自贡职校在装备制造、盐文化创意等领域更具特色优势。

对比维度自贡职校泸州职院宜宾职院
主导产业契合度装备制造/文旅白酒酿造/物流新能源/农产品加工
五年制高职专业数15个22个18个
企业订单班数量36个52个45个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智能制造相关设施占比不足30%;二是“双师型”教师引进困难,新兴专业师资缺口达25%;三是跨区域招生竞争力较弱,省外生源占比仅8%。建议通过以下路径突破:

  • 政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联合自贡国家高新区企业建设智能装备学院,引入设备价值超2000万元
  • 师资柔性流动机制:实施“企业工程师驻校计划”,每年引进行业专家不少于15人
  • 品牌输出战略:在滇黔结合部设立分校,依托“盐帮文化”特色打造西部职教标杆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四十余年发展,已从单一技工学校转型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中高职一体化职业院校。其“扎根产业办专业”的办学理念、“非遗传承+智能制造”的双轨培养模式,以及深度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师资结构优化、跨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方能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中实现更大突破。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