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西南工学院(四川工学院)

四川西南工学院(四川工学院)

四川西南工学院(现西南科技大学)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高等学府,其发展历程与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紧密相连。学校始建于1958年,历经多次合并与转型,现已形成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作为原国防科工委与四川省共建高校,该校在核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同时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形成了鲜明的产学研融合特色。校园占地面积达4000余亩,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国家级科研平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5%以上,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	川西南工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绵阳工学院,1993年更名为西南工学院,2000年合并四所高校组建西南科技大学。作为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入选高校,明确“立足四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形成“军民融合、科教结合”的办学特色。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发展特征
1958-1993年创建绵阳工学院至更名西南工学院军工背景专科院校阶段
1993-2000年本科教育发展与多校合并筹备学科体系初步构建
2000年至今四校合并组建大学多科性大学转型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布局

现有24个学院,涵盖工、理、文、经、管、法、农、艺等8大学科门类。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B级。

学科类别博士点数量硕士点数量国家级特色专业
工学5个23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理学2个15个应用物理学
管理学1个8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三、师资队伍与人才引进

现有专任教师1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65%,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2%。实施“龙山人才计划”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近五年新增院士工作站2个。

人才类别人数占比代表性成果
国家级人才45人2.5%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省部级人才280人15.6%省级教学成果奖
企业特聘专家120人6.7%军工项目研发

四、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建有国防科技学院等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近三年承担国家级项目280项,到账经费超5亿元。在核废物处理、智能装备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专利转化率达18%。

五、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中物院、中航工业等建立联合培养机制。2022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比例达12%,留川就业率连续五年超70%。

六、国际化进程与合作网络

与英国阿斯顿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设立“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年均开展国际交流项目30余项,留学生规模突破500人。

七、校园建设与基础设施

青龙校区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量380万册,数字化资源覆盖率达95%。建有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5个。

八、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牵头组建“涪江流域科技创新联盟”,近三年为地方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0余项。在脱贫攻坚中派驻专家团队12个,助力平武县等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面向“十四五”发展,学校正着力推进“双一流”建设,通过深化军民融合创新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国际化水平等举措,力争在核科学与技术领域实现A类学科突破,打造西部高等教育新高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