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农业广播农业学校是西南地区农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机构,其发展历程融合了传统农学教育与现代远程教学的双重特色。自1985年建校以来,该校依托广播、电视等媒介开展农业技术推广,逐步构建起覆盖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传播的多层次教学体系。作为农业农村部首批认定的全国农业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学校累计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超12万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覆盖300余万人次,形成了“固定+流动”“线上+线下”的独特办学模式。
在办学定位上,该校始终聚焦“三农”需求,开设农作物生产技术、畜牧兽医、农业机械应用等12个核心专业,其中植物保护专业被纳入教育部乡村振兴重点建设专业。通过与省农科院共建教学实验室、联合市县农技站建立实训基地,学校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田间实践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更创新推出“田间课堂”移动教学模式,利用无人机巡田、物联网监测等技术手段,使传统农学教育焕发数字化活力。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构建了“专家+田秀才”的特色师资库。现有专任教师186人中,72%具备双师型资质,聘请省级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32人、乡土专家45人担任兼职教师。这种“学院派+土专家”的组合,既保证了教学的专业性,又增强了技术的实用性。2022年数据显示,该校毕业生首次取证通过率达94.7%,显著高于全省中职学校平均水平。
一、历史沿革与发展阶段
学校发展历经三个关键时期:1985-2000年广播教学主导阶段,通过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四川分校开展函授教育;2001-2015年转型期,增设电视课程并建立首个网络学习平台;2016年至今进入智慧农业教育阶段,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建成覆盖全省的远程教育服务网络。
发展阶段 | 核心技术 | 覆盖范围 | 年培训量 |
---|---|---|---|
广播教学阶段(1985-2000) | 调频广播传输 | 川内21个市州 | 8-12万人次 |
多媒体教学阶段(2001-2015) | 卫星IP+流媒体 | 西南5省市 | 15-20万人次 |
智慧教育阶段(2016-) | 5G+AI教学 | 全国涉农地区 | 25万+人次 |
二、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
学校构建“三位一体”教学架构:学历教育方面设有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衔接教育,非学历教育涵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技师认证培训;教学模式采用“1+X”证书制度,主修专业课程外增设现代农业技术模块。特色项目包括“田间导师制”和“季节对时教学”,根据农时调整课程节奏。
教育类型 | 学制 | 主干课程 | 取证率 |
---|---|---|---|
中等职业教育 | 3年 | 作物栽培、农业物联网 | 92.3%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 6个月 | 农产品电商、家庭农场管理 | 88.7% |
农业技师认证 | 1年 | 病虫害防治、农机操作 | 95.1% |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师资队伍呈现“三三制”特征:专职教师占30%负责理论教学,来自农业高校的兼职教师占30%承担专业拓展,基层农技员占40%指导实践操作。教学资源库包含1200小时自主录制课程、800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与省农科院共建的种质资源数据库收录西南特有农作物品种3200余个。
教师类别 | 人数 | 高级职称占比 | 企业实践经历 |
---|---|---|---|
专职教师 | 186 | 45% | 平均2.3年/人 |
高校兼职教师 | 98 | 68% | 定期参与 |
基层农技员 | 215 | 32% | 持续驻场 |
四、学生构成与就业分布
生源结构显示,62%来自川内乡村振兴重点县,31%为返乡农民工子女。就业跟踪数据显示,83%毕业生进入农业生产一线,其中家庭农场主占比27%、农业合作社技术骨干占35%、涉农企业技术员占18%。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有12%毕业生选择继续教育,通过高职单招进入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深造。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
学校年均开展农业技术攻关项目25项,其中“川中丘陵区水稻轻简栽培技术”使亩均增收12%。与新希望六和合作的“生猪疫病智能预警系统”将养殖死亡率降低至3%以下。2022年技术推广服务覆盖156个乡镇,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4万元。
六、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硬件设施方面,建有现代农业实训中心(含智能温室、精准灌溉示范区)、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等12个专项场所。信息化投入年均增长15%,已建成VR农田认知系统、作物生长模拟平台,移动端学习活跃度达78%,较传统面授提升40%效率。
七、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传统农学专业吸引力下降导致生源质量波动;农业数字化转型要求师资知识结构更新;县域经济差异造成教学点运营成本高。对此实施“名师工作室”计划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开发区块链赋能的学分银行系统,在民族地区试点“流动教学车+云端资源”混合模式。
八、未来发展规划
“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建设:打造国家级农业远程教育数字资源中心,预计投入1.2亿元升级虚拟仿真平台;深化与京东数科合作开发智慧农业订单班;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工程,计划5年定向培养3万名乡村农业经理人。
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四川省农业广播农业学校已形成覆盖全链条的农业教育体系。其“教育跟着农时走”“把课堂搬到田埂上”的办学理念,有效解决了传统农学教育与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随着智慧农业时代的来临,学校正通过数字化转型探索农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持续输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未来需在产教融合深度、技术创新应用、区域均衡发展等方面持续突破,方能巩固其在西南地区农业职业教育领域的引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