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古蔺县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古蔺职高”)位于川南黔北交界处的古蔺县,是泸州市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以“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为办学宗旨,依托赤水河流域区位优势,构建了“产教融合+乡村振兴”特色育人模式。现有在校生3200余人,开设现代农业、电子信息、旅游服务等8大类专业群,其中酿酒技术、畜牧养殖等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深度对接。近年来,学校通过“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与郎酒集团、温氏畜牧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三年居泸州市同类学校前列。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设施
古蔺职高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建有标准化实训楼3栋、产学研一体化基地2个。校内配备酿酒实训中心、智能农机维修站等32个专业实训室,其中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
类别 | 占地面积 | 建筑面积 | 实训设备价值 |
---|---|---|---|
校园总面积 | 120亩 | 6.8万㎡ | 4200万元 |
实训基地 | - | 1.2万㎡ | 1800万元 |
学校建有川南地区首个白酒酿造全流程实训工坊,配备传统发酵窖池12口、现代化灌装生产线2条,可模拟从制曲到成品酒包装的全环节教学。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服务地方产业、对接市场需求”原则,形成“农业+工业+服务业”三维专业布局。2023年招生数据显示,现代农业技术、电子技术应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等专业报考热度持续攀升。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年招生规模 | 对口就业率 |
---|---|---|---|
现代农业类 | 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养殖 | 420人 | 97.2% |
加工制造类 | 酿酒技术、食品加工 | 380人 | 98.5% |
信息技术类 | 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 | 260人 | 96.8% |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包”三级架构,将郎酒酿造工艺、无人机植保等12项地方技术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开发《赤水河生态酿酒》《川南民宿运营》等校本教材。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校企双聘+名师工作室”机制,构建了“理论型+技能型”双核师资队伍。截至2023年,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占比达78%,较五年前提升40个百分点。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高级职称比例 |
---|---|---|---|
理论教学团队 | 102人 | 51% | 38% |
实践指导团队 | 98人 | 49% | 42% |
实施“青蓝工程”培养计划,近三年选派67名教师赴五粮液集团、泸州老窖等企业顶岗研修,培育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首创“季节分段式”教学改革,将学年划分为“文化学习季”“技能实训季”“顶岗实习季”三个阶段。以酿酒专业为例,冬季进行理论教学,春季深入酒企参与生产实践,秋季开展品控检测专项训练。
- 推行“1+X”证书制度,学生除毕业证书外,可考取白酒酿造工、无人机驾驶员等14类职业资格证书
- 与四川轻化工大学联合开展“3+2”中高职贯通培养,年输送优质生源120人
- 建立“技能导师库”,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客座教授,年开展专题讲座40余场次
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通过“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培养的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至15天,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60%。
五、产教融合实践
学校与郎酒集团共建“赤水河酿酒产业学院”,实现“车间即课堂、师傅即教师”的教学场景。双方共同开发《酱香型白酒生产技术规范》等课程资源,企业年接收实习生超300人次。
合作企业 | 合作形式 | 年接收学生数 | 联合研发项目 |
---|---|---|---|
郎酒集团 | 订单班+顶岗实习 | 180人 | 白酒智能化生产 |
温氏畜牧 | 现代学徒制 | 150人 | 生态养殖技术 |
古蔺文旅集团 | 实训基地共建 | 80人 | 非遗文化传承 |
在扶贫协作方面,学校为乌蒙山区学生定制“技能脱贫套餐”,近三年累计培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678人,就业后人均月收入达4500元。
六、学生发展质量分析
近三年毕业生去向呈现“升学就业双轮驱动”特征,其中通过单招考试升入高职院校比例稳定在65%左右,直接就业学生多进入川南地区重点企业。
年份 | 毕业人数 | 升学率 | 平均月薪 |
---|---|---|---|
2021 | 986人 | 63.2% | 3850元 |
2022 | 1024人 | 64.8% | 4100元 |
2023 | 1078人 | 65.5% | 4350元 |
跟踪调查显示,就业学生中82%在入职两年内获得技能等级晋升,从事技术研发岗位比例由五年前的12%提升至27%。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校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000人次,开发《花椒栽培技术》《肉牛育肥管理》等短期培训课程包。2023年承接东西部协作项目,为广东省佛山市代培机电技术人才120名。
- 技术服务中心年承接企业横向课题8-10项,如为古蔺猕猴桃产业园设计滴灌系统方案
- 设立“周末工匠课堂”,面向社区居民开放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
- 建成川南首个县级职业教育大数据平台,实现区域职教资源动态监测与供需匹配
疫情期间创新“云实训”模式,开发虚拟仿真教学模块12个,保障2000余名学生完成居家实训任务。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定位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职教高考改革等新形势,学校正着力破解三大瓶颈:一是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二是县域经济波动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三是“双师型”教师持续培养机制待完善。
未来规划聚焦三个方向:
- 建设赤水河流域酿酒产业人才高地,申报国家级酿酒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深化“技能+素养”评价改革,构建包含非遗传承、创新创业等维度的多元评价体系
- 推进川滇黔结合部职教联盟建设,与云南镇雄、贵州毕节等地职业院校共建共享资源平台
通过实施“数字职教”三年行动计划,预计到2025年实现教学场景数字化覆盖率80%以上,建成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0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