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乐山欣欣艺术职业高中李树臣老师(乐山艺职高李树臣)

乐山欣欣艺术职业高中李树臣老师(乐山艺职高李树臣)

李树臣老师作为乐山欣欣艺术职业高中的核心教师,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成果在艺术教育领域树立了标杆。他深耕职业教育20余年,专注于舞蹈与表演专业教学,形成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其主导开发的“动态能力分层培养模式”将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率提高至8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在课程设计上,李老师首创“非遗文化+现代演艺”融合课程,带领学生完成3项省级非遗传承项目,并连续5年指导学生在国家级艺术赛事中获奖。他注重产教融合,与12家文艺院团建立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达94%,其中32%进入专业院团。李老师的社会服务同样突出,牵头组织的“乡村艺术振兴计划”覆盖23个乡镇,培训基层艺术骨干超600人次。其教学成果被纳入四川省中等艺术教育示范案例,个人获评“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称号,成为区域艺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者。

乐	山欣欣艺术职业高中李树臣老师

一、教学创新与课程体系

李树臣老师构建的“三维动态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将专业教学分为基础技能层、创意实践层和文化认知层。通过引入现代舞剧编创、非遗民俗研究等模块,形成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架构。

课程模块教学内容创新点
基础技能层形体训练、剧目排演引入运动科学测评系统
创意实践层即兴创作、跨界工作坊联合影视导演开展实训
文化认知层戏曲身韵、民俗采风建立非遗数字资源库

该体系使学生综合能力显著提升,近3年学生省级技能竞赛获奖率达78%,较传统教学模式提高45个百分点。

二、学生培养成效

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李老师团队实现教学输出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建立的“成长档案跟踪系统”记录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周期发展。

培养阶段核心指标达成率
基础训练期形体达标率91%
专业提升期赛事获奖率83%
实践强化期院团录用率37%

其指导的2022届毕业生中,张某某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奖,王某某进入中央芭蕾舞团,体现分层培养的显著成效。

三、行业影响力与学术贡献

李树臣老师主导制定的《中等艺术职业学校表演专业教学标准》已被列为区域性行业标准,其提出的“演艺人才四维评价模型”被全国14所艺术院校采纳。

学术成果应用范围反馈评价
教学标准体系西南地区23所学校适应性达92%
能力评估手册行业院团招聘匹配度提升65%
校本教材开发5省艺术类职高采用率88%

2021年主持的“新时代艺术职业教育改革路径研究”课题,推动建立跨区域教学联盟,促进资源共享。

四、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李老师团队实施的“非遗进校园”计划形成“传习-创作-传播”完整链条,建立川剧、峨眉武术等6个非遗工作坊。

项目类型实施规模社会效应
非遗传承培训学员427人恢复3个濒危剧目
惠民演出年度58场次观众累计12万人次
文化扶贫帮扶9个乡镇建立4个艺术基站

其编导的沉浸式非遗展演《蜀风雅韵》获文化和旅游部创新案例奖,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

五、教学管理与团队建设

作为艺术教研组组长,李树臣老师推行“青蓝工程”,培养青年教师12人,其中3人成为市级骨干教师。建立的“四阶递进”听课制度提升团队教学能力。

培养阶段考核内容达标要求
入门适应期教案设计合格率100%
能力提升期公开课展示优良率85%
特色形成期校本课程开发采用率75%
辐射发展期区域示范课推广率60%

其带领的教研组连续4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开发18门特色选修课程。

六、产教融合实践

李老师构建的“校团双主体”育人模式,与四川歌舞剧院、战旗杂技团等建立深度合作。近3年输送实习生236人次,定向培养成功率达97%。

合作形式项目内容产出成果
订单培养院团定制课程年均输送45人
顶岗实习剧目巡演实践参与率100%
资源共享专家驻校指导月均8课时

牵头成立的“嘉州演艺人才联盟”吸纳27家单位,推动形成“招生-培养-就业”闭环生态。

七、信息化教学实践

李树臣老师主导建设的“云上艺校”平台,集成虚拟演播、动作捕捉等技术,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128课时。疫情期间保障教学活动零中断。

技术应用功能模块使用成效
VR实训系统舞台空间认知训练学习效率提升40%
动作数据库典型舞段分解教学纠错准确率提高65%
在线评审作品多维度评分评价客观性提升52%

该平台获评四川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案例,相关经验在川渝地区推广。

八、未来发展与挑战

面对艺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李树臣老师提出“智能+艺术”融合发展规划,计划三年内建成虚拟现实舞蹈实验室。当前需突破传统教学惯性思维,解决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等问题。

发展目标实施路径预期成果
数智化转型AI创作辅助系统开发2025年前完成
国际化视野拓展建立海外研学基地年交流30人次
社会服务升级创建文化创意孵化器孵化项目50+

其倡导的“艺术职教共同体”建设已进入实施方案阶段,预计带动区域教育资源整合度提升35%。

李树臣老师的教育实践深刻诠释了新时代艺术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从教学创新到文化传承,从人才培养到社会服务,其工作体系展现出职教工作者应有的使命担当。尤其在破解“技艺传授与创造力培养”双重难题上,通过构建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成功探索出可复制的经验模式。尽管面临数字化转型等新挑战,但其团队展现的持续创新能力,为艺术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这种立足本土、放眼未来的教育实践,正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典型缩影。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