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百年农工职业学校(成都百年农工职校)

成都百年农工职业学校(成都百年农工职校)

成都百年农工职业学校作为西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教育机构之一,始终以“耕读立校、工技报国”为核心理念,构建了农业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办学体系。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18年创立的“川西农工讲习所”,历经民国实业救国浪潮、新中国工业化改造、改革开放产教融合等阶段,形成了“双元制”与“订单班”并行的培养模式。截至2023年,学校开设现代农业技术、智能制造、数字商贸等6大专业群,与华为、新希望集团等127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保持在97%以上。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学校通过“校地企”三方联动机制,累计为西南地区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10万人,其“田间课堂+车间实训”的教学模式被教育部列为职业教育创新案例。

成	都百年农工职业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自1918年创建以来,历经四次重大转型:1952年改制为国营农机技术学校,1985年升格为中专并启用现名,2008年获批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当前定位于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现代农业与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形成“农业根基+工业赋能”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重心
1918-1949川西农工讲习所成立传统农耕技术推广
1950-1978国营农机校改制机械化农业教育
1979-2012国家示范校建设产教融合探索
2013-至今高水平高职建设智慧农业与工业互联网

二、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三农+三工”专业集群,其中现代农业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物联网应用技术等5个专业获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立项。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界拓展”三级架构,引入德国IHK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开发《农业机器人操作》《农产品电商运营》等特色课程。

专业类别核心专业校企合作项目
现代农业园艺技术、畜牧兽医新希望六和订单班
智能制造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西门子智能制造学院
数字商贸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京东校园实训中心

三、师资队伍与科研能力

现有专任教师38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拥有省级教学名师9人、农业行业领军人才3人。近五年承担省部级课题47项,获得专利授权129项,研发的“智能果蔬采收机械臂”被农业农村部列为重点推广技术。

指标类型2019年2023年增幅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32%45%+13pp
企业兼职教师数量87人156人+80%
纵向科研经费860万2300万+168%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校建成“一园三中心”实训体系:占地230亩的产教融合园区包含智慧农业大棚、精密加工车间、物流仿真中心等实体;虚拟仿真中心配备农业无人机模拟系统、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平台,设备总值达2.7亿元。

五、学生培养与就业质量

推行“1+X”证书制度,近三年毕业生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平均2.3本/人。就业市场覆盖川渝地区85%的规上农业企业及60%的智能制造企业,起薪水平较省内同类院校高18%。

年度毕业生总数就业率对口就业率
20212153人96.7%82.4%
20222306人97.3%84.1%
20232482人97.6%85.6%

六、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万人次,承接老挝、缅甸等“一带一路”国家农业技术人员研修项目12个。与荷兰范登堡农业学院共建“中荷现代农业创新中心”,联合开发热带作物种植标准课程包。

七、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面对农业智能化转型加速、传统专业吸引力下降等问题,学校启动“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将人工智能植入传统农科专业,同时深化与宁德时代等新能源企业的定制培养合作。

八、未来发展规划

“十四五”期间计划投入5.8亿元建设现代农业科创中心,重点突破生物育种、农业元宇宙等前沿领域。拟联合电子科技大学、省农科院组建职教本科联合体,打造西部首个“智慧农业工程师”本科专业。

成都百年农工职业学校通过百年积淀形成的“农工交融”特色,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中展现出强劲生命力。其以产业链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迭代机制、“双师双能”教师发展体系、“教学-研发-服务”三位一体运行模式,为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数字技术全面渗透农业领域,学校正面临从传统技能培养向复合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关键期,如何在保持农业职业教育本色的同时实现智能化跨越,将成为决定其下一个百年发展高度的核心命题。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