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作为川东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其环境建设融合了地理优势、政策支持与办学特色。学校坐落于达州市通川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200余人,开设18个专业方向。校园环境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形成"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三位一体布局,其中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省级重点专业实训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模式,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本地产业适配度达78%,展现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
一、地理区位与交通条件
学校位于达州市通川区北外镇,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毗邻达州高新区。周边3公里范围内分布着达州绕城快速路、达万铁路货运站及河市机场,形成"公铁空"立体交通网络。
交通方式 | 距离(公里) | 通勤时间(分钟) |
---|---|---|
达州火车站 | 8.5 | 25 |
达州汽车站 | 6.2 | 15 |
河市机场 | 12.3 | 40 |
该区位既满足职业教育对产业依托的需求,又通过校车系统实现与主城区的便捷连接。2022年新建的智能安防系统覆盖全校,配备人脸识别门禁、周界电子围栏等数字化设施。
二、教学设施配置
学校建有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等8大实训中心,其中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获中央财政专项支持。教学设备总值较2018年增长120%,生均设备值达1.8万元。
专业类别 | 实训工位 | 设备总值(万元) | 设备更新周期 |
---|---|---|---|
机械制造 | 280 | 680 | 3年 |
汽车工程 | 150 | 420 | 2.5年 |
信息技术 | 200 | 360 | 2年 |
特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配置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与实车拆解平台,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2023年新增工业机器人装调实训室,填补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空白。
三、师资结构优化
通过"高校直聘+企业引进"双渠道构建师资队伍,形成"理论型+实践型"复合结构。现有正高级讲师8人,省级骨干教师23人,企业兼职教师占比达35%。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持证情况 |
---|---|---|---|
专任教师 | 185 | 62% | 双师型89人 |
企业导师 | 112 | 38% | 高级技师45人 |
实施"青蓝工程"培养计划,近3年选派67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参加职教能力研修,建成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开发校本教材14部。
四、专业建设体系
构建"传统优势专业+新兴战略专业"金字塔式专业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33%。2023年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3个前沿专业。
专业层级 | 专业数量 | 就业去向 | 对口率 |
---|---|---|---|
省级重点 | 6 | 制造业/服务业 | 94% |
市级示范 | 9 | 数字经济/康养 | 88% |
新兴专业 | 3 | 智能装备/新能源 | 82% |
重点专业实行"1+X"证书制度,毕业生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与华为ICT、上汽认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五、产教融合机制
与达州钢铁、四川锂钾等本土企业共建"厂中校"6个,引企入校设立"比亚迪订单班"等定制化培养项目。近五年开展技术攻关项目27项,产生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合作模式 | 企业数量 | 年输送人才 | 科研转化数 |
---|---|---|---|
现代学徒制 | 18家 | 620人/年 | 14项专利 |
实训基地共建 | 9家 | - | 8项工艺标准 |
定向培养 | 5家 | 380人/年 | - |
校企联合开发岗位标准12套,参与制定省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3项,形成"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闭环生态。
六、学生发展路径
构建"升学有径、就业有位、创业有扶"的多元发展体系。2023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37%,较五年前提升15个百分点,优质就业单位覆盖率持续扩大。
发展类型 | 比例 | 典型去向 | 支持措施 |
---|---|---|---|
高职单招 | 41% | 四川工程职院等 | 专项辅导班 |
直接就业 | 52% | 京东方、长城汽车 | 岗前培训包 |
自主创业 | 7% | 电商/农业合作社 | 创业孵化基金 |
建立毕业生追踪机制,数据显示就业3年内晋升管理层比例达28%,平均薪资增长幅度高于区域平均水平。
七、校园文化建设
推行"工匠精神培育工程",将非遗传承、红色文化融入德育体系。建有巴山剪纸工作室、智能制造创新社等23个特色社团,年开展职业技能节、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60余场次。
- 文化载体:校史馆陈列建校40年发展成果,智慧教室覆盖率达85%
-
通过"德育银行"积分制量化行为表现,形成"明德修身、精技立业"的校风特质。
>服务类型 | >>年度指标 | >>社会效益 | >
---|---|---|
>社会培训 | >>1.2万人次/年 |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327人 | >
>技术扶贫 | >>8个项目/年 | >>带动6个贫困村产业升级 | >
>社区服务 | >>23项/年 | >>家电维修等惠民活动覆盖3.6万人 | >
>与地方政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开发《农村电商运营》等特色课程包,助推县域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年均增长45%。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通过多维环境建设,已发展成为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区域职教高地。其"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办学模式,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更强化了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链的深度耦合。随着新校区扩建工程的推进和数字校园体系的完善,学校正朝着"西部知名、全国一流"的职业学校目标稳步迈进,持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