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中水南高级职业中学是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机构,以“技能立校、产教融合”为核心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位优势,构建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创新创业”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现开设加工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6大类专业群,与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对口升学率达75%,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奖42项,形成“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的办学特色。然而,受限于县域经济基础,学校在高端实训设备投入、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建设
资中水南高级职业中学创建于1985年,2019年整体迁入新校区,占地总面积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3280人,教学班68个,教职工总数21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3%。学校建有机械加工、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等12个校内实训基地,配备价值2300万元的教学设备,生均实训设备值达7000元。
指标 | 资中水南职中 | 四川县域职校均值 | 全国中职百强校均值 |
---|---|---|---|
校园面积(亩) | 120 | 85 | 180 |
生均设备值(元) | 7000 | 5200 | 9500 |
企业合作数 | 34 | 22 | 68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主体专业+拓展模块”课程体系,重点建设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事务等3个省级重点专业。推行“1+X”证书制度,将工业机器人操作、物联网应用等新兴技术融入教学,开发校本教材15套。2023年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实现传统制造业与智能产业衔接。
专业类别 | 重点专业数 | 证书通过率 | 本地就业占比 |
---|---|---|---|
加工制造类 | 3 | 92% | 85% |
信息技术类 | 2 | 88% | 65% |
现代服务类 | td>1 | 85% | 90% |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校实施“名师培育工程”,组建由高级工程师、非遗传承人构成的兼职教师库。现有正高级讲师3人,省特级教师2人,企业技术骨干兼职教师45人。近三年开展教师企业实践项目27个,覆盖85%专业课教师。
教师类型 | 人数 | 占比 | 年均培训时长 |
---|---|---|---|
专任教师 | 178 | 82.8% | 68小时 |
企业兼职教师 | 37 | 17.2% | 45小时 |
双师型教师 | 138 | 64.2% | 75小时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推行“季节对轨”培养模式,将学年分为“理论学习季”“技能强化季”“顶岗实习季”,与企业联合开发岗位课程包。2023年试点“学徒制”班级,实现“教室-车间”一体化教学,该模式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40%。
五、产教融合实践成效
与内江表面处理产业园共建“厂中校”,为杰创机械等企业定向培养技术员236人。近三年承接企业技术研发项目12项,其中“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项目创造经济效益超300万元。毕业生供给本地企业比例从68%提升至82%。
六、学生发展质量追踪
建立毕业生五年追踪机制,数据显示:初次就业平均月薪3200元,三年后达5800元;自主创业率从5%提升至9%,主要集中在电商服务、社区养老等领域。2023届学生专升本录取率突破12%,较五年前增长300%。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00人次,为资中血橙产业园定制培训电商人才386人。建成“沱江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发川菜烹饪、砖雕工艺等非遗课程,相关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智能制造专业群设备更新资金缺口达800万元;二是县级财政支持力度弱于经济发达地区同类院校;三是“双师型”教师引进存在地域性竞争劣势。建议争取成渝职教协同发展专项基金,深化“云上实训”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资中水南高级职业中学通过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强化技能培养,已发展成为川南地区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学校。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跨区域合作等方面寻求突破,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升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