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安州区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位于绵阳市安州区,依托中国科技城产业资源与本地经济优势,形成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院紧密围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区域支柱产业,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开设机械加工、电气自动化、电子商务等20余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占比超30%。近年来,学院通过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入企业实训基地、推行“1+X”证书制度等举措,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为地方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安县职业中学,2010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22年更名为现名。作为绵阳市属高职院校,其核心定位是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与绵阳科技城建设,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时间节点 | 发展历程 |
---|---|
1985-2005年 | 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开设农林、机械基础专业 |
2010-2020年 | 升格高职后新增电子信息、汽车维修等专业,启动校企合作项目 |
2021年至今 | 申报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升级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现有专业覆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等6大类,其中数控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等专业与本地龙头企业联合开发课程标准。例如,与长虹集团共建的“智能家电技术”专业,将企业生产流程融入实训课程,实现“课堂-车间”无缝衔接。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校企合作企业 |
---|---|---|
装备制造类 |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 九洲集团、四川宏华 |
电子信息类 | 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 京东方、长虹电器 |
现代农业类 | 园艺技术、畜牧兽医 | 铁骑力士、安州现代农业园 |
三、师资队伍与科研能力
学院现有教职工36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2%,“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通过“企业技术骨干驻校任教”计划,引入富士康、京东方等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近三年累计完成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7项,其中《智能装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指标类型 | 数据对比(全省高职均值) |
---|---|
师生比 | 1:18 vs 1:22 |
双师型教师占比 | 65% vs 51% |
横向课题经费(万元) | 850 vs 430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院建有总面积2.3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含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电商直播人才孵化中心等8个校内实训平台。其中,与华为合作的ICT实训室配备价值500万元的5G通信设备,可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校外实训基地覆盖绵阳科技城30余家企业,年接收实习生超2000人次。
-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含工业机器人工作站、3D打印实验室
- 现代农业实训园:占地300亩,涵盖无土栽培、智能温室
- 电子商务实训中心:对接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开展实战项目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6.3%,本地就业占比68%,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学院与京东方、吉利汽车等企业建立“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根据第三方评估,毕业生平均起薪较四川省高职平均水平高12%,岗位对口率达81%。
就业指标 | 安州职院 | 四川高职均值 |
---|---|---|
初次就业率 | 96.3% | 91.5% |
专升本率 | 18.7% | 14.2% |
雇主满意度 | 92.4分 | 87.6分 |
六、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学院牵头成立安州区产教融合联盟,吸纳62家企业、3所中职学校参与。与九洲集团共建“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人才培养基地,年培训企业员工超1000人次。近三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退役军人技能提升等社会服务项目,累计培训2.3万人次。
- 与长虹共建“家电智造产业学院”,开发课程12门
- 为安州工业园区提供技术研发服务,年承接项目金额超800万元
- 开展“技能扶贫”项目,帮助5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生就业
七、校园文化与学生管理
学院推行“书院制”管理模式,设立科技、文创等主题书院,配备专职导师。每年举办“技能文化节”“创新创业大赛”,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年均40余项。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职咨询师8人,构建“校-院-班-寝”四级心理防护体系。
项目名称 | 实施效果 |
---|---|
“工匠工坊”社团 | 孵化学生创业项目17个,获省级金奖3项 |
“红色文化育人”工程 | 建设思政虚拟仿真资源库,覆盖全体学生 |
“阳光心理”计划 | 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率提升至98% |
八、挑战与发展机遇
当前面临专业集群与区域产业链匹配度待提升、高端人才引进压力较大等挑战。但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学院正规划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学院”,预计投入1.2亿元打造虚实结合的实训工厂。未来拟深化与华为、宁德时代等企业合作,探索“专利共研、成果共享”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
绵阳安州区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二十年发展,已形成“根植产业、服务地方”的鲜明特色。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度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为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随着新一轮职教改革推进,学院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合作等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