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航空工业学校(川航工业学校)

四川航空工业学校(川航工业学校)

四川航空工业学校(以下简称“川航校”)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直属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65年,前身为航空工业部属技工学校,2006年更名为现名。学校以“服务航空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使命,依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资源优势,构建了覆盖航空制造、维修、服务等领域的特色专业体系。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川航校在产教融合、实训条件、就业质量等方面表现突出,其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5%以上,为中国航空工业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

四	川航空工业学校

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约8000人,开设飞行器制造、航空机电装备维修、航空服务等15个专业,其中4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教学设施方面,建有航空发动机实训中心、飞机钣金成型车间等12个高标准实训基地,配备价值超2亿元的航空专用设备。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包括多名航空工业集团特级技师和省级技能大师。

川航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度产教融合模式,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中航工业西飞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二是专业化实训体系,其航空发动机维修实训室通过民航局CCAR-147认证;三是军事化管理模式,培养学生兼具航空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然而,随着航空产业智能化转型加速,学校在无人机技术、航空大数据分析等新兴领域专业布局仍需完善。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时间阶段 关键事件 办学定位演变
1965-1999年 隶属航空工业部,培养三线建设技术工人 以机械加工、模具制造为主
2000-2015年 划归地方管理,升格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增设航空服务、飞行器制造等专业
2016年至今 回归航空工业集团管理,入选“双优计划” 聚焦航空产业链中高端技术人才培养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专业类别 代表专业 核心课程 职业资格证书
飞行器制造类 飞机铆装与机体修理 飞机结构力学、数控加工编程 民用航空器维修执照(CCAR-66R3)
航空维修类 航空发动机维修 涡扇发动机原理、孔探技术 民航发动机维修执照(CCAR-66R2)
航空服务类 空中乘务 客舱安全管理、航空医疗急救 民航客运销售代理资格证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指标类型 川航校数据 行业平均水平 差异分析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35% 28% 依托航空工业集团引进退休专家
企业兼职教师比例 22% 15% 主机厂技术骨干参与实践教学
生均实训设备值 4.2万元 2.8万元 航空专用设备采购成本较高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航空工业成飞、中航工业西飞等企业建立“四共”机制(共定标准、共构课程、共育人才、共享资源)。例如,大飞机装配班采用“1.5+1.5”培养模式,前1.5年在校学习理论,后1.5年进入企业跟岗实习。近五年累计开展订单培养3200余人,毕业生覆盖C919、AG600等国家重大专项项目。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指标 2023届数据 对比维度
对口就业率 96.2% 高于全国中职平均40个百分点
起薪水平 5200元/月 较四川省中职均值高28%
升学率 12.5% 通过单招进入航空类高职院校

六、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建有三大实训中心:

  • 航空复合材料中心:具备碳纤维铺层、热压罐成型等工艺实训能力
  • 航空电子仿真中心:配备波音737-800模拟驾驶舱和A320故障诊断平台
  • 精密制造中心:拥有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机等先进设备
其中航空发动机维修实训室通过民航局认证,可开展涡轴、涡扇发动机拆解维护实训,填补西南地区民航维修实训空白。

七、社会服务能力

近三年累计开展社会培训12000人次,包括:

  • 民航维修人员资质复训
  • 主机厂新员工岗前培训
  • 退役军人航空技能转化培训
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航空工匠培育基地”,开发无人机植保、航空物流等新型职业培训项目,年均产生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方向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

  1. 新能源航空技术变革倒逼专业升级
  2. 智能制造背景下传统技能培养模式亟待革新
  3. 高端实训设备维护成本持续攀升
未来将重点推进:
  • 建设航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 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降低耗材成本
  • 拓展国际航空认证培训业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