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彭州校区作为该校重要分支教学点,自2018年正式启用以来,依托成都市“西控”战略核心区位优势,构建了以智能制造、智慧建造、现代服务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校区占地560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突破8000人,开设建筑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28个紧贴产业需求的专业。通过“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与京东方、中铁二局等龙头企业共建7个产业学院,形成“教学-实训-生产-研发”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闭环。
一、区位优势与战略定位
校区位于成都西北部“天府金盆”核心区,地处成德绵经济走廊节点,距成都主城区40公里、彭州市区8公里。依托彭州国家级石化基地、天府中药城等产业资源,重点布局化工装备、智能建造、康养护理等专业群。
核心指标 | 彭州校区 | 绵阳校区 | 龙泉校区 |
---|---|---|---|
占地面积 | 560亩 | 820亩 | 310亩 |
主导产业 | 智能制造/现代医药 | 电子信息/汽车制造 | 现代物流/商贸服务 |
校企合作企业 | 中铁二局/京东方/丽珠集团 | 长虹集团/比亚迪 | 京东西南/顺丰 |
二、教学资源配置
建有国内领先的虚实结合实训体系,包含建筑BIM实训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室等36个专项实训场所。其中,与德国博世共建的工业4.0示范线,配备价值2300万元的智能产线设备,可模拟真实生产场景的教学实践。
实训类别 | 设备总值(万元) | 合作企业 | 认证资质 |
---|---|---|---|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 1800 | 西门子/海克斯康 | 德国VDE认证 |
建筑VR实训室 | 320 | 广联达/中建西部 | 1+X证书试点 |
康养护理实训基地 | 280 | 四川省人民医院 | 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站 |
三、专业建设特色
形成“双核驱动”专业布局:以智能建造和生物医药为双引擎,辐射带动关联专业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实施“大师工作室”培养模式,由非遗传承人领衔古建筑修缮方向教学;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与丽珠集团共建订单班,实现“课堂-车间”无缝衔接。
专业群 | 省级重点专业 | 1+X证书覆盖率 | 毕业生供需比 |
---|---|---|---|
智能制造 | 工业机器人/数控技术 | 92% | 1:4.3 |
现代医药 | 药品生产/中药制剂 | 88% | 1:5.1 |
数字商贸 | 电子商务/移动商务 | 76% | 1:3.8 |
四、师资队伍结构
构建“三维立体”师资体系:现有专任教师32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28%,双师型教师达89%。引入企业技术总监、首席技师等产业教授42人,建立“专业群+项目组”矩阵式教学团队。实施教师企业实践“三个一”工程:每年1个月企业顶岗、1项技改课题、1次技能认证。
师资类型 | 人数 | 企业经历平均年限 | 代表性成果 |
---|---|---|---|
产业教授 | 42 | - | 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2项 |
博士教师 | 28 | 4.2年 | 纵向课题经费超800万 |
技师/工程师 | 196 | 6.5年 | 获得发明专利46项 |
五、产教融合创新
创建“四阶递进”协同育人模式:从认知实习(1学期)到跟岗实训(3学期),再到顶岗实习(5学期),最终实现创业孵化(毕业前)。与京东方共建“晶智学院”,采用“0.5+1.5+1”分段培养:半年基础学习、一年半轮岗实训、一年定向培养。
合作模式 | 企业投入(万元) | 设备共享率 | 人才留存率 |
---|---|---|---|
厂中校 | 1200 | 75% | 82% |
订单班 | - | - | 94% |
产学研联合体 | 850 | 60% | 78% |
六、学生发展路径
构建“三纵四横”发展通道:纵向贯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横向拓展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国际交流等成长路径。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奖项142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建立“创客空间-孵化基地-产业园区”三级培育体系,年均孵化学生创业项目23个。
发展维度 | 升学率 | 竞赛获奖 | 海外就业 |
---|---|---|---|
建筑工程系 | 18% | 省级一等奖9项 | 新加坡(3人) |
机电工程系 | 15% | 国家级二等奖2项 | 德国(5人) |
康养护理系 | 8% | 行业技能金奖4项 | 日本(2人) |
七、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3000人次,为彭州石化园区定制“化工设备维护”专项培训项目。承接彭州市住建局“装配式建筑施工”标准制定,主导开发《川派园林营造技艺》等6部地方特色教材。疫情期间为37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生产难题89项。
服务项目 | 年培训量 | 技术攻关成果 | 经济效益(万元) |
---|---|---|---|
产业工人技能提升 | 2400 | 工艺改进12项 | 1800 |
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 | 800 | 农产品深加工方案6套 | 950 |
中小微企业帮扶 | - | 设备改造27台套 | 1200 |
八、智慧校园建设
建成“云-边-端”三级数字化架构,部署5G基站12个,物联网终端2300余个。开发“彭匠学堂”APP,集成虚拟仿真、在线考核等功能模块,用户活跃度达92%。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分银行系统,实现跨校区、跨专业学习成果转换。
智慧系统 | 覆盖范围 | 日均使用频次 | 数据总量 |
---|---|---|---|
虚拟仿真平台 | 全专业 | 1.2万次 | 15TB |
AI教学质量监测 | 理论课程 | 800次 | 3.2TB |
远程协作中心 | 校企联动 | 450次 | 800GB |
通过多维度的创新发展,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彭州校区已成为西部地区产教融合的典范。其“校区即园区、课堂即工场”的办学特色,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探索出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范式。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校区正加速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高地”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