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彭州校区(川职院彭州校区)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彭州校区(川职院彭州校区)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彭州校区作为该校重要分支教学点,自2018年正式启用以来,依托成都市“西控”战略核心区位优势,构建了以智能制造、智慧建造、现代服务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校区占地560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突破8000人,开设建筑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28个紧贴产业需求的专业。通过“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与京东方、中铁二局等龙头企业共建7个产业学院,形成“教学-实训-生产-研发”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闭环。

四	川职业技术学院彭州校区

一、区位优势与战略定位

校区位于成都西北部“天府金盆”核心区,地处成德绵经济走廊节点,距成都主城区40公里、彭州市区8公里。依托彭州国家级石化基地、天府中药城等产业资源,重点布局化工装备、智能建造、康养护理等专业群。

核心指标彭州校区绵阳校区龙泉校区
占地面积560亩820亩310亩
主导产业智能制造/现代医药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现代物流/商贸服务
校企合作企业中铁二局/京东方/丽珠集团长虹集团/比亚迪京东西南/顺丰

二、教学资源配置

建有国内领先的虚实结合实训体系,包含建筑BIM实训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室等36个专项实训场所。其中,与德国博世共建的工业4.0示范线,配备价值2300万元的智能产线设备,可模拟真实生产场景的教学实践。

实训类别设备总值(万元)合作企业认证资质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1800西门子/海克斯康德国VDE认证
建筑VR实训室320广联达/中建西部1+X证书试点
康养护理实训基地280四川省人民医院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站

三、专业建设特色

形成“双核驱动”专业布局:以智能建造和生物医药为双引擎,辐射带动关联专业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实施“大师工作室”培养模式,由非遗传承人领衔古建筑修缮方向教学;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与丽珠集团共建订单班,实现“课堂-车间”无缝衔接。

专业群省级重点专业1+X证书覆盖率毕业生供需比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数控技术92%1:4.3
现代医药药品生产/中药制剂88%1:5.1
数字商贸电子商务/移动商务76%1:3.8

四、师资队伍结构

构建“三维立体”师资体系:现有专任教师32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28%,双师型教师达89%。引入企业技术总监、首席技师等产业教授42人,建立“专业群+项目组”矩阵式教学团队。实施教师企业实践“三个一”工程:每年1个月企业顶岗、1项技改课题、1次技能认证。

师资类型人数企业经历平均年限代表性成果
产业教授42-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2项
博士教师284.2年纵向课题经费超800万
技师/工程师1966.5年获得发明专利46项

五、产教融合创新

创建“四阶递进”协同育人模式:从认知实习(1学期)到跟岗实训(3学期),再到顶岗实习(5学期),最终实现创业孵化(毕业前)。与京东方共建“晶智学院”,采用“0.5+1.5+1”分段培养:半年基础学习、一年半轮岗实训、一年定向培养。

合作模式企业投入(万元)设备共享率人才留存率
厂中校120075%82%
订单班--94%
产学研联合体85060%78%

六、学生发展路径

构建“三纵四横”发展通道:纵向贯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横向拓展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国际交流等成长路径。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奖项142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建立“创客空间-孵化基地-产业园区”三级培育体系,年均孵化学生创业项目23个。

发展维度升学率竞赛获奖海外就业
建筑工程系18%省级一等奖9项新加坡(3人)
机电工程系15%国家级二等奖2项德国(5人)
康养护理系8%行业技能金奖4项日本(2人)

七、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3000人次,为彭州石化园区定制“化工设备维护”专项培训项目。承接彭州市住建局“装配式建筑施工”标准制定,主导开发《川派园林营造技艺》等6部地方特色教材。疫情期间为37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生产难题89项。

服务项目年培训量技术攻关成果经济效益(万元)
产业工人技能提升2400工艺改进12项1800
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800农产品深加工方案6套950
中小微企业帮扶-设备改造27台套1200

八、智慧校园建设

建成“云-边-端”三级数字化架构,部署5G基站12个,物联网终端2300余个。开发“彭匠学堂”APP,集成虚拟仿真、在线考核等功能模块,用户活跃度达92%。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分银行系统,实现跨校区、跨专业学习成果转换。

智慧系统覆盖范围日均使用频次数据总量
虚拟仿真平台全专业1.2万次15TB
AI教学质量监测理论课程800次3.2TB
远程协作中心校企联动450次800GB

通过多维度的创新发展,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彭州校区已成为西部地区产教融合的典范。其“校区即园区、课堂即工场”的办学特色,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探索出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范式。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校区正加速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高地”目标迈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