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珙县职业高级中学(珙县职高)

珙县职业高级中学(珙县职高)

珙县职业高级中学作为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自1987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术人才”为宗旨,形成了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学校位于珙县巡场镇,占地12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200余人,开设14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与2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拥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学校先后获评“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宜宾市职业技能大赛先进单位”,在区域职业教育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珙	县职业高级中学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珙县职业高级中学前身为1987年创建的珙县职业中学,2012年迁入新校区并更名为现名。学校定位为“立足珙县、辐射川南、服务成渝”,重点培养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

发展阶段 关键事件 办学规模
1987-2000年 初创期,以农业技术教育为主 在校生不足500人
2001-2010年 专业拓展至工科领域,启动校企合作 在校生突破1000人
2011年至今 新校区投入使用,省级重点专业建设 在校生达3200人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开设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14个专业,其中电子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现代农业技术为省级重点专业。

专业类别 省级重点专业 市级骨干专业 新增专业
信息技术类 电子技术应用 计算机应用 物联网技术
装备制造类 汽车运用与维修 数控技术应用 新能源汽车维修
现代服务类 旅游服务与管理 电子商务 老年护理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技能培训等方式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现有教职工216人,其中高级职称4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5%。

教师类别 人数 占比 代表成果
正高级教师 3人 1.4% 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双师型”教师 140人 64.8% 企业实践项目12个
企业兼职教师 35人 16.2% 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参与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校建有电子技术、汽车维修、旅游服务等8大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其中,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为省级财政支持项目。

实训类别 设备价值(万元) 合作企业 功能覆盖
电子技术实训 580 长虹电器、京东方 PCB设计、智能终端检测
汽车维修实训 420 比亚迪、吉利汽车 新能源车辆维护、故障诊断
旅游服务实训 260 蜀南旅发委、竹海景区 导游模拟、酒店管理实操

五、学生发展与升学就业

学校推行“升学与就业并重”模式,近三年本科对口升学率达28%,直接就业学生中85%进入本地重点企业。

年份 升学率 就业率 对口就业率
2021年 26.5% 98.2% 79.3%
2022年 27.8% 98.5% 81.5%
2023年 28.9% 99.1% 83.7%

六、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与12家企业建立“厂中校”“校中厂”合作关系,开展“订单班”培养,年输送实习生超500人。

合作模式 企业名称 合作内容 年输送人数
现代学徒制 四川惊雷科技 焊接技术人才培养 80人/年
订单培养 凯翼汽车 新能源汽车维修定向班 60人/年
顶岗实习 携程旅行网 旅游服务岗位实践 120人/年

七、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为县域企业提供技术支持20余项,承担省级扶贫培训项目。

服务类型 年度人次 覆盖范围 典型项目
职业技能鉴定 1500人 电工、焊工等8个工种 “珙县工匠”认证体系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800人 茶叶种植、畜禽养殖 “茶技下乡”专项行动
企业员工提升培训 700人 智能制造、安全生产 “车间课堂”送教计划

八、发展挑战与改进策略

珙	县职业高级中学

面对产业升级需求,学校存在专业动态调整滞后、高端实训设备不足等问题。未来将通过“三步走”战略实现突破:一是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二是引入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三是打造川南职教联盟资源共享平台。

  • 专业匹配度待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专业尚未覆盖
  • 师资结构需优化:正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不足2%
  • 科研能力薄弱:年纵向课题经费仅30万元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