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图片新校区(乐山职院新校区实拍)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图片新校区(乐山职院新校区实拍)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图片新校区是学院立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结合区域产业升级战略打造的现代化教育载体。新校区选址于乐山市高新区核心地带,占地约1200亩,总投资逾20亿元,以“产教融合、智慧生态”为核心理念,构建了集教学、实训、科研、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园区。校区通过模块化建筑布局实现功能分区明确,采用BIM技术优化空间利用效率,同时融入海绵城市设计与新能源应用系统,形成绿色低碳校园典范。在数字化建设方面,部署了全覆盖物联网络与大数据分析平台,支撑智能安防、远程教学及能耗管理。新校区的建成显著提升了学院的硬件承载能力,新增实训工位超5000个,可容纳全日制在校生1.5万人,年培训规模达3万人次,为川南地区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输送技术技能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乐	山职业技术学院图片新校区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优势

新校区位于乐山市高新区迎宾大道东段,地处成渝经济圈与攀西经济带交汇节点,距离乐山高铁站8公里、乐山港12公里,毗邻乐山绕城高速出口。校区周边3公里范围内集聚了乐山高新区创新创业园、乐山大数据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形成“校园一体”的区位格局。

项目新校区旧校区区域竞品院校
占地面积(亩)1200600900-1000
建筑面积(万㎡)452230-35
通勤半径(公里)≤5(接驳公交覆盖)≤106-8

二、校园规划与功能布局

校区采用“一心两轴多组团”结构,中央景观湖为核心枢纽,东西向教学轴与南北向生活轴交叉延伸。教学区包含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数字经济学院楼、医护实训大楼等专业集群建筑;生活区配备学生公寓、食堂商业综合体及文体中心;创新区建有产学研合作基地与创新创业孵化园。

  • 教学区:按专业群划分6个实训组团,配置价值2.3亿元的先进设备
  • 生活区:12栋学生公寓均达到星级宿舍标准,餐饮中心可容纳8000人同时就餐
  • 运动区:含400米标准田径场、室内游泳馆及12个专项运动场地

三、建筑设计与文化融合

建筑群采用现代装配式钢结构与本地传统坡屋顶相结合的设计语言,外立面运用峨眉山青石元素与嘉州竹韵纹理。图书馆穹顶嵌入乐山大佛轮廓投影装置,实训楼走廊展示地方非遗技艺图谱,实现“一院一品”文化渗透。

建筑指标新校区旧校区行业标杆
装配率(%)823575-85
绿化覆盖率(%)432835-40
文化展示区面积(万㎡)3.20.82-2.5

四、教学设施与资源配备

实训中心建有智能制造产线模拟车间、虚拟仿真手术室、跨境电商直播基地等特色场所。教学设备包含工业机器人、五轴加工中心、医疗CT机等高端仪器,总资产值达3.6亿元,较旧校区增长2.8倍。

  • 省级重点实训室:由原来的3个增至9个
  • 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开发128门XR课程,覆盖所有主干专业
  • 校企合作基地:引入华为ICT学院、京东电商学院等8个产业学院

五、生活配套与服务保障

学生公寓配置独立卫浴、智能控电系统与空气源热水供应,食堂引入智慧餐饮系统实现刷脸支付。商业街设置快递驿站、咖啡书吧等业态,心理健康中心配备VR放松舱等专业设备。

服务项目新校区旧校区学生满意度(%)
智能水电系统全覆盖局部试点92
餐饮品类丰富度8大菜系+特色档口4大常规窗口88
物流服务时效24小时智能柜+当日达代收点+次日达90

六、智能化与信息化建设

校园网络实现万兆主干、千兆到户,部署5G+WiFi6融合网络。智慧教室占比达75%,配备互动大屏、物联感知终端及AI教学分析系统。安防体系集成人脸识别、电子围栏与无人机巡检功能。

  • 数据中心:计算能力达120TFLOPS,存储容量20PB
  • 数字孪生平台:实时映射校园12大系统运行状态
  • 远程教学:支持200个校外点位同步互动

七、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校区构建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中水回用三大节水系统,安装光伏幕墙1.2万㎡,地源热泵供能面积占建筑总量65%。绿化养护采用智能滴灌与植物监测技术,年节水3.8万吨。

生态指标新校区旧校区国家标准值
可再生能源占比(%)4112≥15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388≥20
碳汇量(吨/年)2400650-

八、区域经济与社会影响

新校区建设拉动当地就业1200人次,带动周边商业增值超5亿元。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4万人次,为乐山高新区输送毕业生留任率达78%。文化场馆年接待市民15万人次,形成“校园+社区”融合发展新模式。

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教育基建重点项目,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图片新校区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现了从传统校园到智慧生态共同体的跨越式发展。其模块化空间布局、产教深度融合机制、绿色低碳运营模式,不仅满足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功能需求,更成为区域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未来随着二期工程推进,校区将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持续发挥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枢纽作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