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都江堰市技术学校(都江堰技校)

都江堰市技术学校(都江堰技校)

都江堰市技术学校是四川省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地理优势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了以水利技术、旅游服务、现代农业为特色的办学体系。学校始建于1984年,历经四次重大扩建,现占地180亩,拥有在校生4200余人,开设23个中高职衔接专业。其“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模式在西南地区具有示范效应,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其中本地企业吸纳比例达65%,为都江堰市输送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都	江堰市技术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灌县水利技术培训班,2008年汶川地震后纳入国家灾后重建教育项目,获中央财政专项拨款1.2亿元用于校舍重建。2015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20年牵头组建川西文旅职教集团。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政策支持
初创期(1984-2000)水利技术专科教育水利部专项拨款
重建期(2008-2012)校舍整体迁建灾后重建专项资金
扩张期(2013-2020)创建国家级重点职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水利+文旅+现代农业”三位一体专业集群,其中水利工程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配备价值800万元的流体力学实验室。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界拓展”架构,开发校本教材17套,其中《都江堰水利工程运维实务》被纳入四川省职业院校规划教材。

专业大类核心课程实训占比
水利工程技术水工建筑/智能灌溉系统45%
旅游服务与管理景区运营/非遗文化传承40%
现代农业技术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38%

三、师资队伍与教研能力

现有专任教师21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82%。实施“名师工作室+企业导师”制度,聘请都江堰景区管理局工程师、青城山道教协会非遗传承人等42名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近五年完成市级及以上教研课题27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
正高级职称188.3%
企业兼职导师5626.4%
硕士以上学历9242.6%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建成总面积2.3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含水利机械仿真工厂、4D文旅体验馆、现代农业物联网实验室等特色场馆。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智慧城市”实训基地,设备总值超1.5亿元,生均实训设备值达3.6万元。

实训类别设备数量合作企业
水利工程实训全息投影测绘仪28套中国电建集团
酒店服务实训智能客房管理系统16间首旅如家集团
电子商务实训直播电商工作站12组京东西南分公司

五、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推行“1+X”证书制度,毕业生人均持有2.3本职业资格证书。与都江堰景区、成都农商银行等建立“订单班”培养机制,2022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89%。跟踪调查显示,三年内晋升管理层学生占比27%,高于全省中职校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就业方向2022届占比平均起薪
本地国有企业41%4800元/月
民营企业37%4200元/月
自主创业12%-

六、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与都江堰市政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次。承接成都市总工会职业技能提升项目,开发“川菜制作”“蜀绣技艺”等短期培训包。2022年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580万元,其中参与都江堰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项目获评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服务项目年度规模社会效益
景区员工轮训800人次/年提升4A级景区服务质量
退役军人技能培训150人次/年就业安置率100%
中小学生职业体验3000人次/年普及职业启蒙教育

七、学生发展与综合素质

实施“五育并举”评价体系,将都江堰治水文化融入德育课程。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47项,其中水利工程测量赛项实现三连冠。设立“李冰创新奖学金”,年资助金额超50万元,支持学生开展古法造纸、生态修复等创新创业项目。

素质类别获奖数量典型项目
专业技能竞赛28项全国职业院校水工模型制作金奖
文体活动15项四川省中职校园舞蹈大赛一等奖
志愿服务7项成都大运会优秀志愿者组织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布局

面对新兴产业技术迭代加速的挑战,学校正推进“数字孪生校园”建设,计划投入3000万元打造虚拟现实实训中心。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帮扶协议,联合培养“水利信息化”本科层次人才。未来五年将重点突破新能源装备维护、智慧康养等专业群建设,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升级需求。

经过四十余年发展,都江堰市技术学校已形成“立足水利、深耕文旅、服务三农”的鲜明特色,其“校政企村”四位一体办学模式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样本。随着数字化转型和产教融合深化,学校正朝着“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目标稳步迈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