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阆中师范学校是川东北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创立的阆中师范学堂,历经百余年师范教育积淀,于2018年整体并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后开启职业教育新篇章。该校依托百年师范底蕴,构建了"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双轮驱动的办学模式,现开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12个师范类专业,以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8个职教特色专业,形成"文理交融、师范与职教并重"的专业格局。根据2023年数据显示,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达6800余人,其中师范生占比58%,职教学生占比42%,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达91%,在川东北地区基础教育岗位招聘中占据显著优势。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清道光年间创办的锦屏书院,1903年改设为阆中县立师范学堂,1950年更名为川北人民师范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阆中师范学校,2018年与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后保留师范品牌,形成"一校两区"办学格局。当前定位为"培养川东北基础教育师资主力军,打造现代服务业技术技能人才高地",重点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基础教育与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
发展阶段 | 时间跨度 | 关键事件 |
---|---|---|
师范初创期 | 1903-1949 | 培养嘉陵江流域基础教育师资 |
职教转型期 | 2018-至今 | 新增新能源汽车等6个职教专业 |
融合发展期 | 2020-2023 | 建设"师范+职教"双师型教师团队 |
二、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师范教育+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三大专业集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师范类专业实施"三字一话"核心技能培养,职教专业推行"1+X"证书制度,2023年新增托育服务、工业互联网技术等3个专业方向。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2023年招生人数 | 对口就业率 |
---|---|---|---|
师范教育类 | 学前教育、语文教育 | 820 | 94.5% |
智能制造类 | 新能源汽车技术、模具设计 | 530 | 91.2% |
现代服务类 | 旅游管理、大数据会计 | 380 | 89.7% |
三、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专任教师36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2人,副高级职称126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68%。通过"高校教授+企业技师"双聘机制,组建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支,建成"师范教育名师工作室"和"智能制造大师工作室"各1个。2023年师生比达1:18,生师比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职称结构 | 人数 | 占比 |
---|---|---|
正高级 | 42 | 11.4% |
副高级 | 126 | 34.2% |
中级及以下 | 200 | 54.4% |
四、教学设施与实践平台
建有总面积3.2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含智慧幼儿园仿真实训室、新能源汽车虚拟装配车间等46个专项实训场所。与吉利汽车、京东物流等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58个,其中国家级校企合作基地1个。2023年教学设备总值达1.8亿元,生均实训工位数达0.85个。
实训类别 | 设备价值(万元) | 实训项目数 |
---|---|---|
师范教育类 | 3200 | 85 |
智能制造类 | 6800 | 120 |
现代服务类 | 4500 | 92 |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其中83%进入基础教育或制造业领域。2023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78%,平均月薪4200元。通过"专升本"通道升学比例达18%,较全省高职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建立校友跟踪机制,近五年涌现市级教学名师12人、技术能手9人。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立项市厅级以上课题47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开展"送教到乡"项目覆盖南充三区六县,年培训基层教师2000人次。与地方政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开发特色农业技术培训课程包12个,助力阆中古城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
七、校园文化与国际交流
传承"智勇笃行"校训精神,举办"师范文化节""工匠技能月"等品牌活动。设立非遗传承工作坊,将川北皮影、保宁醋制作等纳入选修课程。与泰国清迈大学建立交换生项目,年均选派20名学生赴海外研修,接收东南亚留学生30人次。
八、挑战与发展机遇
当前面临师范专业招生竞争加剧、职教专业实训设备更新压力等问题。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学校正着力打造"川渝幼教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申报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项目,计划三年内投入1.2亿元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和智慧教育大数据中心。
作为区域性职教改革的典型样本,该校通过"师范底蕴赋能职教创新"的实践路径,既保持了传统师范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又在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方能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发挥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