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元工程技工学校王智作为该校核心管理层成员及教学骨干,其职业履历与教育实践深刻体现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王智自入职以来,先后担任机械工程系主任、教务处副处长等职,主导推进了“校企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牵头建设省级重点实训基地2个,培养毕业生累计就业率达97.6%。其教学成果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二是创新“师徒制+现代学徒制”培养路径,实现技能传承与技术革新结合;三是推动“1+X”证书试点,使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比例提升40%。在管理层面,王智主导建立教学质量动态监测系统,引入企业评价权重占比达30%,推动专业设置与广元市“5+5”工业体系匹配度超过85%。其社会服务贡献亦较为显著,近五年组织技术培训超3000人次,参与地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2项,助力利州区制造业人才结构优化。
一、个人背景与职业发展轨迹
王智毕业于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后通过“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计划”入职广元工程技工学校。其职业发展呈现“教学-管理-教研”三线并行特征:
发展阶段 | 时间跨度 | 核心事件 | 成果指标 |
---|---|---|---|
教学积累期 | 2012-2015 | 主讲《数控加工技术》《CAD/CAM》 | 学生技能竞赛获奖率提升28% |
管理晋升期 | 2016-2019 | 任机械工程系主任 | 专业招生规模年均增长15% |
创新突破期 | 2020-至今 | 主持教学改革专项 | 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 |
二、教学体系创新实践
王智主导构建的“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特色:
- 基础层:依托虚拟仿真平台开展认知实训
- 提升层:通过“校中厂”完成项目化教学
- 应用层:在企业真实场景进行顶岗实习
教学模块 | 传统模式 | 创新模式 | 效能对比 |
---|---|---|---|
课程载体 | 教材章节 | 企业项目 | 岗位适配度+42% |
评价主体 | 教师单一 | 企业导师参与 | 评价客观性+35% |
实训设备 | 通用机型 | 企业定制线 | 设备利用率+60% |
三、产教融合推进成效
通过建立“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王智推动形成以下融合成果:
- 与14家规上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 共建“广元装备制造产业学院”
- 开发企业专用课程包23个
合作维度 | 实施路径 | 量化成果 |
---|---|---|
资源共享 | 设备共建、师资互派 | 企业捐赠设备价值860万元 |
人才共育 | 订单班、冠名培养 | 定向输送技术人才432人 |
技术共创 | 联合攻关、专利共享 | 取得实用新型专利9项 |
四、技能竞赛指导成果
王智组建的竞赛教练团队采用“阶梯式”培养策略:
- 初级组:侧重基础技能规范化训练
- 中级组:强化复杂工艺组合应用
- 高级组:开展跨专业综合竞技
赛事类型 | 获奖等级 | 获奖人数 | 奖项转化率 |
---|---|---|---|
省级技能大赛 | 一等奖 | 12人 | 升学率100% |
行业技能竞赛 | 二等奖 | 18人 | 就业起薪+25% |
创新创业大赛 | 三等奖 | 9组 | 项目孵化率67% |
五、管理机制优化举措
在教学管理领域,王智推行“三维质量监控体系”:
- 教学过程:实施课堂革命2.0标准
- 学习成果:构建多元评价指标库
- 就业跟踪:建立毕业生质量档案
监测指标 | 评价方式 | 改进成效 |
---|---|---|
课程满意度 | 学生评教+企业反馈 | 好评率从78%提至93% |
技能达标率 | 第三方认证考核 | 中级工通过率提升22% |
岗位适应度 | 企业跟踪访谈 | 试用期缩短平均15天 |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王智牵头搭建的“三位一体”服务平台产生显著效益:
- 技术服务中心:承接企业技改项目
- 培训中心: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
- 创业孵化中心:培育学生创客项目
服务类型 | 年度指标 | 社会效益 |
---|---|---|
企业培训 | 年均3000人次 | 助推技术升级12项 |
技能鉴定 | 年均1500人次 | 获证人员就业率91% |
社区服务 | 年均80场次 | 惠及居民超5000人 |
七、行业影响力形成路径
通过“四个一”工程积累行业资源:
- 担任一个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 主持一项团体标准制定
- 参与一个产业技术联盟
- 建设一个开放型实训基地
影响力维度 | 具体表现 | 区域排名 |
---|---|---|
标准制定 | 参与编制《数控加工安全规范》 | 川北地区首位 |
学术成果 |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 | 同类院校前20% |
资源整合 | 牵头成立机械加工产学研联合体 | 覆盖企业37家 |
八、未来发展战略规划
王智提出的“十四五”发展蓝图包含关键举措:
- 专业集群对接广元“千亿级”产业集群
- 建设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 开发“数字工匠”培养认证体系
- 探索跨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实施“名师工作室+产业教授+技能大师”三位一体计划,预计到2025年实现以下目标:校企联合研发项目年均增长30%,毕业生高端就业比例突破40%,社会培训收入较现基数翻两番。
广元工程技工学校王智的教育实践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职教工作者“立德树人、技行天下”的使命担当。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社会服务、以标准建设为抓手的行业引领,共同构筑起产教融合的立体化实践范式。这种将个人专业发展深度嵌入区域经济脉络的成长路径,不仅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更揭示了技能型社会建设中“关键少数”人物的核心驱动作用。随着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进,王智团队正着力打造的“智能+”实训体系与“云上”教学资源库,或将开创职普融通、产教协同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