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德阳职高学校有哪些(德阳职高名录)

德阳职高学校有哪些(德阳职高名录)

德阳市作为四川省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其职业院校体系覆盖广泛,既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老牌公办学校,也有聚焦新兴产业的民办院校。截至2023年,全市共有7所经省教育厅备案的中等职业学校,形成以公办为主体、民办为补充的多元办学格局。其中,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广汉市职业中专学校三所国家级重点职高构成核心阵营,而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等民办院校则在细分领域形成特色。各校在专业设置上紧密对接德阳“5+5”产业体系,涵盖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关键领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本地产业人才供给占比超过70%。

德	阳职高学校有哪些

一、学校类型与办学主体

学校名称 办学性质 主管部门 建校时间
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 公办 德阳市教育局 1986年
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 公办 什邡市教育局 1985年
广汉市职业中专学校 公办 广汉市教育局 1984年
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 民办 市教育局备案 2003年
德阳科贸职业学院中职部 民办 省教育厅 2019年

二、区域分布与交通条件

德阳职高呈现“一核两翼”空间布局,主城区聚集3所公办学校,绵竹、中江等县域各有1所区域性职教中心。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坐拥城北教育园区核心地段,毗邻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什邡市职业中专依托成德绵产业走廊区位优势,与京东家电等企业建立“厂中校”模式;广汉职业中专则紧邻三星堆文旅产业带,开设航空服务、文物保护等特色专业。民办院校多选址于城市新区,如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距德阳高新区仅2公里,便于开展校企双元制培养。

三、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

学校名称 重点专业集群 对应本地产业
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 智能制造、汽车工程 东方电气、一汽丰田
什邡市职业中专 食品加工、烟草工艺 剑南春集团、长城雪茄厂
广汉职业中专 航空维修、轨道交通 四川航天云网、中铁二局
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 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 华为鲲鹏生态、京东方

四、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公办院校普遍具备“双师型”教师优势,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42%,拥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民办院校则通过“校企互聘”机制补充实践力量,如通用电子科技学校聘请TCL工程师担任产业导师。实训设备方面,广汉职业中专投入1.2亿元建成航空模拟舱、轨道交通实训中心;什邡职业中专与好医生药业共建GMP标准药学实训基地,设备价值超8000万元。

五、升学就业双轨发展

学校名称 近三年本科升学率 订单班覆盖率 对口就业率
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 28% 65% 91%
什邡市职业中专 19% 82% 93%
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 12% 95% 89%

六、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各校探索出差异化产教融合路径: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与东方电气共建“厂中校”,实施“1.5+1.5”分段培养;广汉职业中专引入航空企业设立“雏鹰计划”定向班;什邡职业中专联合五粮液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民办院校更侧重灵活合作,如通用电子科技学校与华为共建ICT学院,课程体系完全对接企业认证标准。

七、社会服务能力辐射

公办院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2万人次,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承担“天府名厨”“川菜师傅”等专项培训。民办机构则聚焦新兴领域,如科贸职业学院中职部开设短视频运营、跨境电商等“互联网+”培训项目。各校累计建设社区学院12个,年开展公益讲座300余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 区域发展失衡:中江、罗江等县域职教资源相对薄弱,需加强跨区联合办学
  • 专业迭代滞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人才培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 国际化短板:仅有2所学校开展中德、中韩合作项目,需拓展国际认证体系
  • 数字化转型压力: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覆盖率不足40%,智慧校园建设亟待加速

面向“十四五”期间,德阳职高体系正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区等举措破解发展难题。随着《德阳城市职业学院筹建方案》获批,中高职贯通培养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为重装之都产业升级持续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