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宜宾农业学校简介(宜宾农校概况)

宜宾农业学校简介(宜宾农校概况)

宜宾农业学校作为西南地区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自1940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三农”为核心使命,形成了“耕读立校、知行合一”的办学特色。学校历经80余载发展,构建了涵盖种植、养殖、加工、信息技术等多维度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累计输送4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不乏国家级农业技术能手和乡村振兴带头人。在四川省“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该校被列为川南地区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核心枢纽,其“校地共建”“产教融合”模式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典型案例。

宜	宾农业学校简介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40年创立的川南垦殖学校,1958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宜宾农业学校,2003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作为全国首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现开设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等12个核心专业,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办学体系。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成果
1940-1957年初创川南垦殖学校培养水利灌溉技术员300余人
1958-1999年改制为全日制农校获省级重点中专资质
2000-2020年创建国家示范校建成现代农业实训基地
2021至今启动职教本科试点立项省级“双优计划”

二、专业体系与课程建设

学校构建“农业+智能”“传统+现代”的专业集群,重点打造智慧农业装备应用、农产品电商运营等新兴专业。现有省级重点专业5个,开发《长江上游特色作物栽培》《川南畜禽疫病防控》等校本教材28部,其中3部入选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认证
种植技术类现代农业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农艺工(中级)
畜牧兽医类宠物养护与经营动物外科手术、宠物疾病防治执业兽医资格
加工服务类农产品保鲜与加工食品质量检测、冷链物流管理食品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

三、师资队伍与科研能力

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3%。近五年承担省部级课题27项,研发“长江上游水稻抗逆品种选育”等专利技术12项,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5000人次。

td>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代表成果
教授级导师187.3%主持制定省级农业标准3项
企业兼职教师6526.4%联合开发实训项目42个
青年骨干教师9237.4%获全国教学能力大赛奖项9项

四、教学资源与实训条件

学校占地680亩,建有智慧农业实训中心、现代农业博览园等6大实践基地,配备无人机植保系统、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等先进设备。与五粮液集团、蜀南竹海景区等32家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年均接收实习学生超1500人次。

五、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

创新“季节分段式”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农时实践相结合。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涌现出“全国十佳农民”李某某等优秀校友。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2万人次,助力周边区县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23个。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荷兰范登堡农业学院、泰国清迈皇家大学建立合作机制,开展“中荷现代农业技术”“热带作物栽培”等联合培养项目。累计派遣45名教师赴海外研修,接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127人。

七、文化传承与特色创新

将竹文化、酒文化融入校园建设,开发“宜宾早茶制作”“川南腌腊技艺”等非遗课程。创建“田间课堂+云端教学”新模式,疫情期间完成线上实训指导视频库建设,访问量突破50万次。

八、发展挑战与未来规划

面对农业智能化转型需求,学校正推进“AI+农业”专业群建设,计划投资2.3亿元建设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拟实现职教本科招生规模突破500人,打造长江经济带农业技术技能人才高地。

作为扎根川南八十载的农业教育标杆,宜宾农业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技术活力。其“教学生产一体化”的实践探索,不仅为区域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更构建起传统农科教育向智慧农业教育转型的范式,对同类职业院校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