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阳民用航空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德阳。学院以“服务民航、特色发展”为办学定位,紧密围绕民航产业链设置专业,涵盖空中乘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等核心领域。作为西南地区民航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依托行业资源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多家航空公司、机场及航空维修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等特色人才培养机制。硬件设施方面,学院配备波音737-300飞机实训舱、A320模拟驾驶舱、无人机实训基地等民航特有教学设备,同时建有航空服务礼仪实训室、航空发动机拆解实验室等专业化教学空间。师资队伍中,具有民航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超60%,并聘请航空公司资深机长、乘务长担任实践课程导师。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主要输送至国内航空公司、机场地勤、航空维修企业及通航公司,部分优秀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航空航天类本科院校深造。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德阳民用航空职业学院成立于2018年,是四川省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设立的专科层次高校。其前身可追溯至中国民航局与地方政府共建的航空技术培训中心,2020年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评估。学院锚定“建设西部民航技术技能人才高地”目标,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以航空运输服务为主体,航空维修技术与无人机应用为两翼,构建覆盖地面服务、空中运营、飞行器维护的全链条专业体系。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现设6个二级学院,开设14个高职专业,其中8个专业直接对接民航岗位需求。核心课程采用“行业标准+岗位技能”模块化设计,例如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引入CCAR-147部维修执照考核标准,空中乘务专业参照《民用航空器客舱乘务员职业规范》设置形体训练、应急处置等课程。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 | 职业证书 | 合作企业 |
---|---|---|---|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 航空发动机原理、飞机结构修理 | 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 | 四川航空、成都空港科创 |
空中乘务 | 客舱服务实务、航空安保法规 | 乘务员职业资格证书 | 南方航空、深圳机场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无人机操控与维护、航拍技术 | 民航局无人机驾驶员执照 | 京东科技、中航无人机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80人,其中具有民航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占63%,副高以上职称占比38%。教学资源方面,建成航空维修虚拟仿真中心、客舱服务VR实训系统等数字化教学平台,并与民航西南管理局共建“航空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企业 |
---|---|---|---|
行业特聘专家 | 25 | 14% | 国航四川分公司 |
企业兼职教师 | 42 | 23% |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
双师型教师 | 113 | 63% | 民航维修培训机构 |
四、实训设施与产教融合
学院投资2.3亿元建设实训大楼,包含波音737-300实体飞机拆解实训舱、A320动态模拟舱等高端设备。与航空公司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学生可在真实航班保障环境中完成值机、安检、配载等岗位实践。2022年数据显示,学生在岗实习期间平均操作规范达标率达91.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实训项目 | 设备价值 | 合作单位 | 年培训量 |
---|---|---|---|
飞机发动机维修实训 | ¥480万 | 普惠发动机公司 | 120人次 |
客舱服务情景模拟 | ¥260万 | 春秋航空 | 180人次 |
无人机巡检实训 | ¥150万 | 大疆创新 | 90人次 |
五、就业质量与社会服务
2023届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民航系统直接就业占比76.3%,平均起薪达5800元/月。学院还承担民航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职能,年培训量超3000人次,涉及签派员复训、航空安全员资质培训等项目。
六、科研能力与技术创新
近三年获批省级以上教研课题9项,开发《航空紧固件拆装虚拟训练系统》等4项软件著作权。与中航工业合作开展“航空润滑油性能检测”技术攻关,相关成果已应用于支线飞机维护。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与加拿大航空学院共建“中加航空英语培训中心”,引进CAE公司飞行模拟训练课程体系。2022年启动“一带一路”民航人才联合培养计划,接收来自老挝、柬埔寨等国的留学生32人。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升级
面对民航业智能化转型趋势,学院正推进三大改革:一是建设航空大数据中心,开发飞机状态监测AI诊断系统;二是拓展航天无人机遥感技术专业方向;三是试点“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实现教学空间与机场工作场景无缝衔接。
作为西南地区民航职业教育的新锐力量,德阳民用航空职业学院通过精准对接行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已形成鲜明的“航空+”办学特色。其“双师型”师资培育机制、实体飞机实训载体、订单式培养模式构成核心竞争力,但在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国际化认证体系构建等方面仍需突破。未来需把握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机遇,强化应急管理、智慧机场等新兴专业布局,方能持续巩固行业教育标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