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邛崃职业高级中学怎么样(邛崃职高评价)

邛崃职业高级中学怎么样(邛崃职高评价)

邛崃职业高级中学作为成都市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实力与区域影响力备受关注。该校始建于1985年,历经多次整合与发展,现已形成以中职教育为主体,融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升学就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办学格局。学校占地约15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开设机械加工、电子技术、旅游服务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市级示范专业5个。现有在校生3200余人,专任教师186人,师生比达1:17,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比例突破60%。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82%以上,对口就业率达91%,在四川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奖47项,展现出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邛	崃职业高级中学怎么样

一、学校概况与硬件设施

邛崃职业高级中学坐落于成都平原西南部,紧邻成雅高速邛崃出口,距成都市区约80公里,交通便利。校园规划采用“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三翼布局,配备标准化运动场、图书馆及可容纳2000人的礼堂。

指标数据
创办时间1985年
占地面积150亩(约10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
实训设备总值3800万元
校企合作基地23家(含京东方、一汽大众等)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制造+服务”双轮驱动的专业集群,重点建设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三大骨干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岗位技能”三级架构,引入1+X证书制度,覆盖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

专业类别省级重点专业市级示范专业新增专业
装备制造类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增材制造技术
现代服务类高星级饭店运营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直播方向)
信息技术类计算机应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处理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呈现“三高三化”特征:高级职称占比高(35%)、双师型比例高(62%)、企业实践经历丰富(人均120天/年)。实施“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培养机制,近五年培育市级学科带头人7名,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项。

指标数据
专任教师总数186人
硕士以上学历43人(23%)
高级职称教师65人(35%)
双师型教师115人(62%)
师生比1:17

四、教学成果与升学就业

学校构建“中高职贯通+单招高考”双轨制升学通道,近三年本科上线率12%,专科达线率98%。就业方面形成“本地吸纳+长三角输送”格局,与成都天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经济圈建立人才供需联动机制。

年度升学率本科上线率对口就业率
202183%11%92%
202285%13%90%
202387%14%91%

五、学生发展与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推行“德育银行+学分制”管理模式,设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年均开展技能竞赛40余项。学生社团形成“技术类+文艺类+公益类”多元结构,其中机器人战队获省级一等奖3次,茶艺社成为非遗文化传承基地。

  • 技能大赛获奖:2020-2023年省级以上奖项47项
  • 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学生企业5家,获市级补贴120万元
  • 文体活动:每年举办职业技能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各1届

六、社会评价与区域贡献

学校被纳入“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单位,获评成都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第三方评估显示家长满意度达93%,用人单位认可度88%,在川西地区形成“就业质量好、升学渠道畅”的口碑效应。

评价维度数据指标
家长满意度93%
企业认可度88%
社会培训年均人次2300人
技术扶贫覆盖乡镇15个

七、横向对比与竞争优势

与成都市第二职业教育集团成员校相比,邛崃职高在实训设备投入(生均2.4万元)、校企合作深度(订单班占比30%)方面具有优势,但在专业门类广度(少于成都市工程职校5个专业)、国际化程度(境外合作院校1所)存在提升空间。

对比维度邛崃职高成都工贸职院浦江县职教中心
生均实训设备值2.4万元3.1万元1.8万元
订单培养专业数6个12个4个
技能大赛国赛奖项2项5项0项

八、发展挑战与改进建议

面对产业升级需求,学校需破解三大瓶颈:一是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师资储备不足,二是产教融合深度不够(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仅40%),三是国际化办学待突破。建议加强“校企双聘”制度,建设跨区域职教联盟,试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急需专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师资短板:新兴产业领域教师缺口达25%
  • 改革方向:深化“岗课赛证”融通,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邛崃职业高级中学凭借扎实的办学基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在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阵营中占据重要席位。其“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培养模式有效契合了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在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的人才供给方面成效显著。未来需把握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机遇,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专业结构优化和国际化水平提升,向省级卓越职校目标迈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