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新都区(川城职院新都校区)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新都区(川城职院新都校区)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新都区位于成都市新都区兴业路327号,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该校区依托母体资源,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专业集群,涵盖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商贸管理等多个领域。校园占地近千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拥有省级重点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平台。现有在校生规模突破1.2万人,开设45个专科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占比超30%。师资力量方面,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35%,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60%,形成“教授引领、企业导师协同”的育人模式。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深度合作企业覆盖京东、腾讯、中铁等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实现精准育人。

四	川城市职业学院新都区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网络

新都校区地处成都北部生态屏障区域,毗邻天府大道北延线,距成都地铁3号线钟楼站仅1.5公里。校区周边形成“三纵三横”路网体系,通过蓉都大道、蜀龙路可快速接驳成绵高速、成巴高速。校门口设公交总站,开通7条校园专线连接春熙路、火车北站等核心区域。

交通类型线路详情耗时参考
地铁3号线钟楼站→校门步行12分钟约25分钟
公交X04路/X42路直达线路40-60分钟
自驾天府大道北延线转学院路市区出发约40分钟

二、学科专业布局

校区构建“信息技术+现代服务”双轮驱动专业体系,重点建设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2023年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5个前沿专业,形成覆盖二产、三产的专业矩阵。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信息技术类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
智能制造类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
商贸管理类电子商务、会计

三、师资结构分析

通过“校企双聘”机制组建教学团队,企业兼职教师占比达40%。2023年数据显示,具有行业认证资格的教师同比增加25%,硕士以上学历教师突破65%。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
教授/副教授8228%
双师型教师15662%
企业兼职教师12441%

四、教学设施配置

校区建有“三中心一基地”教学体系,包括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数字经济创新中心、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训设备总值达1.2亿元,其中智能生产线、云计算平台等高端设备占比超40%。

设施类型数量技术水平
实训工坊28个生产级标准
智慧教室65间5G网络覆盖
科研平台9个省级认定3个

五、产教融合实践

与华为、京东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发“岗位导向型”课程体系。2023年校企联合攻关项目达23项,技术成果转化收益突破800万元。

合作模式参与企业成果指标
订单培养中铁二局、通威集团年输送500+人才
实训基地共建西门子、阿里云设备投入3000万
横向课题省社科院、电子科大立项17项

六、学生发展路径

构建“学历提升+技能认证+海外研修”三维发展体系。2023届毕业生专升本录取率达26%,华为认证、跨境电商B2B证书考取率超80%。与泰国清迈大学等机构建立学分互认机制。

发展渠道实施数据支持措施
专升本312人专项辅导班
技能大赛国赛获奖8项赛前集训制
海外交流42人赴日研修学费减免50%

七、生活服务保障

校区配备公寓式宿舍、中央餐饮区、体育场馆等设施。引入人脸识别门禁、智能水电系统,实现“无感化”校园服务。2023年学生满意度调查显示,后勤保障评分达4.7/5。

服务项目配置标准覆盖率
宿舍网络千兆光纤入户100%
商业配套超市/咖啡厅/快递点85%区域覆盖
医疗站点24小时值班诊所1处/千人

八、社会服务贡献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万人次,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金额达1200万元。建立乡村振兴服务站,开发非遗数字化保护方案,相关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库。

服务领域年度数据社会效益
社区培训1.2万人次获市级表彰
技术研发专利授权27项转化金额450万
文化传承非遗项目5个央视专题报道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新都区通过“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精准定位,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其“校中厂、厂中校”的深度融合模式,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更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供给基地。未来需在国际化办学、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持续突破,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目标迈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