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艺术设计学院(川艺设计)

成都艺术设计学院(川艺设计)

成都艺术设计学院是西南地区以艺术设计为核心特色的高等院校,依托四川丰富的文化资源与产业优势,构建了涵盖视觉传达、环境设计、数字媒体等多个领域的教学体系。学院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方式提升学生竞争力,近年来在设计竞赛、就业率等指标上表现突出。其“传统工艺+现代技术”的融合模式,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形成了“产教联动、艺技并重”的办学特色。

成	都艺术设计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成都艺术设计学院前身为1999年成立的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分院,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独立本科院校。学院以“立足西南、服务文创”为定位,聚焦设计学、美术学两大学科群,形成“艺术+技术+文化”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成果
1999-2007年依托四川美术学院资源筹建设计分院建立基础设计学科体系
2008-2015年升格本科院校,增设数字媒体专业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2016年至今启动“传统工艺创新中心”建设非遗设计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布局

学院现有本科专业18个,覆盖设计学、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三大学科门类。其中,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省级一流专业,动画专业与腾讯、网易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特色方向
视觉设计类视觉传达设计品牌战略与数字营销
空间设计类环境设计乡村振兴与生态设计
数字创意类数字媒体艺术虚拟现实与交互设计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并聘请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中央美院教授王敏等担任客座教授。教学资源方面,建有虚拟仿真设计实验室、传统工艺工坊等特色设施。

师资类型人数代表性成果
教授/副教授120人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4项
企业导师85人参与成都地铁视觉系统设计
国际专家20人联合开发跨文化设计课程

四、学生培养与成果输出

学院推行“项目制+工作室”教学模式,近五年学生获红点设计奖、IF设计奖等国际奖项23项,全国美展入围作品67件。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4.3%,其中72%进入文化创意相关行业。

  • 标志性成果:学生团队设计的“川剧脸谱动态Logo”被成都文旅局采用
  • 竞赛成绩: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奖数量连续三年居西南地区首位
  • 创业支持:孵化“蜀绣数字化设计”“羌族纹样文创”等学生创业项目17个

五、产学研协同机制

学院与成都市政府共建“天府设计产业园”,联合宜家、奥飞娱乐等企业设立横向课题142项。2021年发布的《成都社区公共艺术改造白皮书》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参考。

合作类型合作方成果案例
政府项目成都市公园城市局锦江滨水景观视觉系统设计
企业联动腾讯互娱王者荣耀角色场景概念设计
文化传承四川省非遗中心蜀锦纹样数据库建设

六、国际交流与影响力

学院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意大利多门蒂设计学院建立学分互认机制,每年选派30名学生参与“中欧设计工作坊”。2020年承办“一带一路”国际设计教育论坛,发布《手工艺数字化保护成都宣言》。

  • 学术交流:教师赴海外讲学年均25人次,接待国际学者讲座40余场
  • 联合培养:与日本京都造形艺术大学开展“动漫创作双学位项目”
  • 展览合作:师生作品入选米兰设计周、伦敦设计双年展等国际展会

七、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学院承担“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完成羌族刺绣、邛崃瓷胎竹编等非遗项目的数字化记录。设计的“熊猫主题”城市雕塑成为成都网红地标,带动周边商业价值提升30%。

项目类型服务对象社会效益
文化遗产蜀绣传承人培训学员200余人,创新产品销售额破千万
公共艺术社区街道改造老旧小区墙面12万平方米
品牌设计本土企业助力“张飞牛肉”等品牌年轻化转型

八、发展挑战与未来规划

当前面临设计行业技术迭代加速、区域竞争加剧等压力。学院计划未来五年投入2亿元建设“智能设计研究院”,重点突破AIGC艺术创作、生物材料应用等前沿领域,力争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

在持续深化“艺术+科技”交叉融合的同时,将加强与重庆、昆明等地高校的设计教育联盟建设,打造西南设计人才高地。通过构建“课程-赛事-孵化”全链条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能力。

作为西南地区设计教育的标杆,成都艺术设计学院通过特色化办学路径,有效衔接了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需求。其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机制创新,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未来需在国际化师资引进、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应对全球设计产业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