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旅游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旌阳旅职”)是区域内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以“产教融合、技能为本”为核心理念,聚焦旅游服务、餐饮管理、酒店运营等特色专业建设。学校依托德阳市“天府旅游名县”发展背景,构建了“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本地及成渝地区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链条。近年来,学校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升级实训设施、强化师资建设,逐步成为川内旅游职业教育标杆,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尤其在本地文旅产业中占据人才供给主导地位。
一、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旌阳旅职现开设中餐烹饪、西式烘焙、酒店管理、导游服务、旅游电子商务等8个核心专业,其中“川菜烹饪工艺”与“智慧旅游服务”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专项+拓展”三级架构,基础课程占比30%,涵盖职业道德、服务礼仪等;专项课程占比50%,聚焦岗位核心技能;拓展课程占比20%,包括非遗文化传承、新媒体营销等跨界内容。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实训占比 | 合作企业 |
---|---|---|---|
中餐烹饪 | 川菜工艺、食品雕刻、宴席设计 | 65% | 德阳开元酒店、成都锦江宾馆 |
旅游电子商务 | 短视频运营、OTA平台管理、数据分析 | 55% | 携程德阳分公司、美团区域运营中心 |
酒店管理 | 前厅服务、客房运营、宴会策划 | 70% | 德阳国际酒店、峨眉雪芽度假区 |
二、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78%,高级职称教师24人。通过“行业导师进课堂”计划,聘请32位企业高管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理论+实践”双轨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方面,建有川菜标准化实训厨房、模拟导游实训室、酒店数字化运营沙盘等23个校内实训基地,并与德阳文旅局共建“非遗技艺传习中心”。
师资类型 | 人数 | 企业经历要求 | 代表成果 |
---|---|---|---|
校内专职教师 | 126人 | 3年以上行业经验 | 开发《川菜标准化教程》省级教材 |
企业兼职导师 | 32人 | 5年以上管理岗位 | 联合设计“节日宴会策划”实训项目 |
技能大师工作室 | 5个 | 省级非遗传承人领衔 | 蜀绣、绵竹年画等课程开发 |
三、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学校推行“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28家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覆盖学生总数的65%。2023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本地文旅企业吸纳比例达72%,成都、重庆等区域中心城市占23%,平均起薪4500元/月,较全省中职平均水平高18%。就业稳定性方面,毕业生一年内离职率仅12%,显著低于行业均值。
指标 | 2021届 | 2022届 | 2023届 |
---|---|---|---|
就业率 | 93.5% | 96.2% | 97.8% |
对口就业率 | 88.7% | 92.4% | 95.1% |
升学率 | 6.3% | 5.8% | 4.9% |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旌阳旅职构建“三层递进”合作体系:基础层与56家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中层与18家单位开展“冠名班”培养,顶层与德阳文旅集团共建“产业学院”。2023年校企联合开发课程27门,企业参与教学课时占比达40%。此外,学校承接德阳市“天府旅游工匠”培训项目,年培训社会人员超3000人次。
五、实训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学校累计投入8500万元建设实训设施,其中智能化设备占比45%。重点建成虚拟仿真导游实训室、餐饮机器人操作实验室、酒店数字化运营中心等特色场所。信息化方面,开发“旌旅e学”APP,实现实训打卡、作品提交、企业评价全流程线上管理,2023年数字资源覆盖率达100%。
六、学生发展与技能竞赛
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奖项142项,其中中餐摆台、导游讲解项目连续三年包揽省赛一等奖。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代表队斩获餐厅服务赛项银奖,实现川内中职校在该领域突破。学生创业方面,孵化“蜀韵茶寮”“非遗工坊”等12个校园创业项目,年营业额超500万元。
七、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2000人次,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380人。深度参与德阳“三星堆文化周”“庞统祠庙会”等文旅活动服务,累计派出志愿者4200人次。建立“川菜名师工作室”,整理出版《德阳传统宴席图谱》,推动“旌阳三宝”等地方饮食文化申遗。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方向
当前面临成渝双城经济圈文旅产业升级机遇,学校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智慧旅游实训综合体”,预计新增虚拟现实导游、无人机航拍等前沿专业。同时深化与重庆旅游职院的“双城课程互选”机制,探索跨区域学分银行建设。挑战方面需破解高端师资引进难、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
作为区域文旅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旌阳旅职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强化技能赋能,已形成“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跨区域协同、文化IP开发等领域持续突破,以巩固其在西南地区旅游职业教育中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