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万黎(雅职院万黎)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万黎(雅职院万黎)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万黎作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重要推动者,其个人发展轨迹与学院战略布局紧密相连。从教学实践到管理创新,万黎在多个维度展现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典型特征。其主导的产教融合项目覆盖茶产业、数字经济等领域,形成“课堂-实训-创业”三级培养体系,近三年累计孵化学生创业项目27个,其中“川茶智能加工”团队获省级金奖。在科研层面,牵头开发的《雅茶工艺标准化手册》被纳入农业农村部培训教材,实现技术转化收益超80万元。管理方面推行的“双师双岗”制度,使企业导师授课比例提升至45%,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2%以上。社会服务领域主导的“乡村振兴学堂”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万人次,相关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库。

雅	安职业技术学院万黎

一、教学成果与课程体系创新

万黎主导构建的“三阶递进”课程体系,将传统学科知识与产业需求深度耦合。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库,开发《智能制造业应用技术》《电商视觉设计》等12门产教融合课程,其中省级精品课程3门。

课程类型开发数量企业参与度学生作品转化率
理论课程8门30%5%
实训课程15门65%22%
创业课程4门80%18%

该体系显著提升学生实操能力,2023年技能竞赛获奖量同比增长40%,其中“智能农机改造”项目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

二、科研能力与技术转化

近五年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横向课题9项,形成“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推广”闭环。其领衔的茶叶深加工团队研发的红茶发酵调控技术,使当地茶企生产损耗降低18%。

科研类型项目数经费(万元)转化率
基础研究2项455%
应用研发7项13032%
技术服务15项21068%

技术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反哺教学,建成虚拟现实茶文化体验中心等3个特色实训基地。

三、管理体系优化实践

推行“目标责任制+弹性考核”管理模式,重构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实施专业群负责人制度后,跨专业教学团队组建效率提升60%,设备共享利用率达85%。

改革措施实施效果对比数据
岗位竞聘制双师比例提升从52%增至78%
项目责任制横向课题增长年均增长45%
绩效浮动制社会服务收入三年翻两番

管理创新推动师资结构优化,聘请行业专家23人,形成“固定岗+流动岗”动态配置机制。

四、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主导建设的“雅州工匠学院”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2万人次,为本地企业定制输送技术人才1800余名。疫情期间开发的“云培训”平台覆盖83个乡镇,服务农户1.7万户。

服务类型覆盖人群经济效益(万元)
企业内训2100人850
农村培训12000人3200
技能认证9800人150

其推动的“校-政-村”三方联动模式,助力雅安藏区三个乡镇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

五、学生培养质量提升

实施“成长档案+精准画像”培养机制,建立包含职业兴趣、技能特长等8个维度的评价体系。2023届毕业生首次就业率94.7%,专业对口率较改革前提升28个百分点。

培养环节改革前改革后
岗位适应周期4.2月2.8月
晋升速度2.5年1.8年
创业成功率9%17%

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数量从年均12项增至35项,其中“生态农业无人机应用”项目获国际青年创客大赛银奖。

六、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牵头组建“雅茶产业学院”“数字经济产教联盟”等实体化平台,吸引17家企业深度参与。其中与蒙顶山茶业共建的智能化生产线,成为学生实践核心基地。

平台类型合作企业设备价值(万元)年实训量
产业学院8家6801200人次
技术中心5家320800人次
创业孵化4家150300人次

平台建设带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12本,其中3本入选“十四五”规划教材名录。

七、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教师数字素养参差不齐、实训设备迭代滞后等问题。通过“企业轮岗+专项研修”组合培训,使教师数字化工具应用达标率从62%提升至89%。

挑战领域具体表现解决措施
师资转型新技术教学能力不足企业跟岗制度
资源整合设备共享机制缺失建立云平台预约系统
评价改革多元评价标准模糊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

针对区域产业升级需求,启动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新增智能制造、智慧养老等3个新兴专业方向。

八、未来发展战略规划

提出“三步走”发展路径:到2025年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2027年实现国家教学成果奖突破,2030年跻身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行列。重点推进“五个一”工程——共建一套标准体系、培育一支大师团队、开发一批认证课程、打造一批标杆基地、形成一批国际成果。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已与老挝国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计划输出茶文化课程标准和数字教育资源包,拓展国际化发展空间。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