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中县职业技术学校水南校区是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职业教育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区域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双重使命。校区位于成渝经济走廊核心节点,占地面积约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200余人,开设加工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6大类专业群。校区以“产教融合、工学一体”为核心办学理念,配备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并与周边4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校区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实现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为地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一、区位优势与交通条件
水南校区地处资中县城南郊,毗邻成渝高铁资中北站(直线距离5公里),经G76厦蓉高速可直达成都、重庆等核心城市。校区周边3公里范围内覆盖2条县级公交干线,校门口设临时停靠站,日均通勤班车往返主城区12班次。
交通类型 | 距离/时间 | 班次频率 |
---|---|---|
高铁(资中北站) | 5公里/10分钟 | 每日18班次 |
县城公交(3路/7路) | 1.2公里/8分钟 | 高峰时段5分钟/班 |
乡镇客运(水南镇) | 3.5公里/15分钟 | 每日8班次 |
二、基础设施与教学资源配置
校区建筑群采用“教学-实训-生活”三位一体布局,建有标准化教学楼2栋(共60间教室)、实训楼4栋,其中智能制造实训中心配备价值2300万元的工业机器人、数控设备等。图书馆藏书量达8.6万册,电子阅览室终端120台,覆盖CNKI等学术资源平台。
设施类别 | 数量 | 主要设备 |
---|---|---|
实训车间 | 12个 | 五轴加工中心、3D打印机、智能仓储系统 |
计算机房 | 8间 | i7处理器电脑480台,图形工作站20台 |
体育场馆 | 3处 | 标准田径场、室内篮球馆、乒乓球训练中心 |
三、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校区重点建设“智能制造”“数字信息”“现代服务”三大专业集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专业获评省级示范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专业选修”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5%,引入1+X证书制度,覆盖工业互联网、无人机操控等新兴领域。
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合作企业 |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 四川空分、中铁隆昌 |
数字信息 | 计算机网络、物联网技术 | 华为资中办事处、京东云 |
现代服务 | 会计事务、旅游服务 | 资中文旅集团、碧桂园物业 |
四、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现有专任教师18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高级职称教师39人。通过“高校教授+企业工程师”组建协同教学团队,近3年开展教师企业实践项目27项,参与省级教学能力比赛获奖9人次。
职称等级 | 人数 | 占比 |
---|---|---|
正高级 | 12 | 6.6% |
副高级 | 27 | 14.8% |
中级 | 98 | 53.8% |
初级 | 45 | 24.7% |
五、学生构成与升学就业
生源以资中县域为主(占62%),辐射内江市及周边区县。2023届毕业生中,直接就业占比57%(主要进入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职单招升学率38%,另有5%选择兵役入伍或创业。就业对口率达82%,平均起薪3800元/月。
去向类型 | 比例 | 典型单位 |
---|---|---|
直接就业 | 57% | 明泰微电子、长征机床 |
高职升学 | 38%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内江职院 |
其他 | 5% | 部队征兵、电商创业 |
六、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构建“四层递进”合作模式:1)企业冠名订单班(如“明泰机器人班”),2)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3)教师驻厂研修,4)技术协同创新。与12家企业签订《人才定向培养协议》,年均开展职工培训超2000人次。
合作形式 | 参与企业 | 年度成果 |
---|---|---|
订单培养 | 四川效率源、金仕达农化 | 年输送180人 |
实训基地共建 | 内江软件园、资中电商协会 | 孵化学生项目23个 |
技术研发 | 中车资中机车、华润啤酒 | 联合申报专利4项 |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000人次,承接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短期培训项目15个。与县农业局合作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发柑橘种植、电商直播等特色课程,累计培训学员4200余人次。
培训类型 | 人数 | 合作单位 |
---|---|---|
职业资格鉴定 | 2850人/年 | 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
农民工技能提升 | 1200人/年 | 县人社局 |
农业技术培训 | 650人/年 | 县农业农村局 |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专业链与产业链匹配度待提升(如新能源专业缺口)、实训设备更新滞后(部分设备超期服役率达35%)、师资高端人才引进难等问题。建议强化区域产业需求调研,建立设备迭代专项基金,推行“编制池”管理制度吸引高层次人才。
资中县职业技术学校水南校区通过十余年发展,已形成“专业-产业”紧密联动的办学格局,但在数字化转型和服务能级提升方面仍需深化探索。未来需聚焦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强化智能化实训场景建设,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