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综合评述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川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公办高职院校,自1940年肇始,历经多次合并与整合,现已成为一所以医药卫生、教育艺术、现代农业为核心特色的综合性职业院校。学校现有徐家坝与韩家坝两大校区,总占地面积达915亩,在校生规模突破1.7万人,教职工团队逾8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30%。作为四川省首批示范高职院校及高水平高职培育单位,学校在产教融合、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等领域表现突出,拥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等重要资质。其新校区(韩家坝校区)于近年投入使用,硬件设施与数字化资源全面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招生电话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韩家坝校区)招生咨询电话为 0818-2309268。该号码为学校招生办公室统一联系方式,覆盖高职单招、普通高考、中职衔接等多类招生咨询。此外,校区地址为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韩家坝犀牛大道书山路1号,考生可通过电话或实地走访获取最新招生动态。
二、2025年招生简章核心分析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高职单招章程(报考代码:5153)呈现以下重点内容:
-
招生类别与计划
- 普高类与中职类并行,计划数待省考试院公布。
- 助产专业限招女生,其他专业均无性别限制。
-
考试与录取规则
- 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总分600分。
- 遵循“分数优先”原则,同分按四川省统一规则排序。
- 认可省级加分政策,退档空缺不递补录取。
-
特色培养路径
- 开设乡村振兴课程班,依托省级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定向培养。
- 实施教育部“1+X”证书制度,学前教育专业可免试教师资格证。
三、学校基础简介
-
历史沿革与校区布局
- 前身为1940年创建的达县教育学院,2001年合并四校组建。
- 徐家坝校区(老校区)侧重传统专业,韩家坝校区(新校区)聚焦智能制造与数字技术。
-
师资与硬件实力
- 专任教师中博士12人、硕士222人,省级教学名师与技术带头人10余人。
- 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项目2个,数字化图书馆资源54.5万册。
-
社会影响力
- 获评四川省文明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近年标志性教学成果374项。
- 学生技能竞赛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一等奖21项。
四、优势专业设置解析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紧贴区域产业需求,形成以下优势集群:
专业类别 | 代表性专业 | 核心优势 |
---|---|---|
医药卫生类 | 护理、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 省级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附属医院实训资源丰富 |
教育艺术类 |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 教育部教师资格免试认定资格,年均就业率超95% |
现代农业类 | 农业技术、畜牧兽医 | 中央财政支持产业项目,乡村振兴学院定点合作 |
智能制造类 | 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技术 | 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川渝车企共建订单班 |
五、川东北同类型高职院校对比分析
表1:院校基本信息对比
学校名称 | 建校时间 | 校区数 | 占地面积(亩) | 在校生规模 | 教职工数 |
---|---|---|---|---|---|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 1940 | 2 | 915 | 17000+ | 800+ |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 1904 | 1 | 860 | 15000 | 650 |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 1906 | 2 | 890 | 14000 | 720 |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 2013 | 1 | 550 | 9000 | 400 |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1960 | 1 | 800 | 12000 | 600 |
表2:优势专业领域对比
学校名称 | 优势专业领域 | 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数 |
---|---|---|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 医药卫生、教育艺术、现代农业 | 国家级2,省级5 |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 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旅游管理 | 国家级1,省级3 |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 建筑工程、电子商务、学前教育 | 省级4 |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 计算机应用、汽车维修、护理 | 省级2 |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中医学、针灸推拿、药学 | 国家级3,省级6 |
表3:就业与升学数据对比
学校名称 | 年均就业率 | 专升本率 | 校企合作单位数 |
---|---|---|---|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 93% | 15% | 200+ |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 90% | 12% | 150+ |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 88% | 10% | 130+ |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 85% | 8% | 90+ |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95% | 20% | 180+ |
重点总结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凭借深厚的办学积淀与清晰的产教融合路径,在川东北高职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新校区硬件升级与专业集群化发展策略,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尤其在医药卫生、教育艺术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对比区域内同类院校,该校在师资规模、实训资源及省级以上重点专业数量上具有突出优势,但专升本率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相比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围绕乡村振兴与智能制造的战略布局,该校有望进一步巩固区域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