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鸟瞰图(内江职院全景)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鸟瞰图(内江职院全景)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鸟瞰图展现了一幅融合功能性与美学价值的现代化校园规划蓝图。从高空视角观察,校园整体呈现轴线对称布局,教学核心区居于视觉中心,行政楼与图书馆形成双塔式制高点,东西两侧分别延伸出实训组团与生活服务区。规划中巧妙利用地形高差,通过环形主干道串联各功能板块,中央景观轴串联水系与绿地,形成"一核两翼、三纵四横"的空间骨架。建筑群采用新中式风格,深灰色坡屋顶与浅色墙体形成韵律感,组团式布局既保证功能独立性又强化整体秩序。值得注意的是,设计者通过错落有致的楼间距优化采光通风,利用地形高差设置地下车库入口,在有限用地内实现教学、生活、运动功能的高效复合。

内	江职业技术学院鸟瞰图

一、总体规划布局特征

校园采用分级递进式空间架构,核心教学区占地28.6公顷,由4栋U型学院楼围合形成学术广场。东侧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15.8万平方米,包含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6大实训中心。生活区规划12栋学生公寓,总床位数1.2万个,配套建设2个集中餐饮中心。

功能分区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
教学核心区28.6公顷8.5万㎡1.2
实训基地15.8万㎡--
生活服务区7.2公顷4.2万㎡0.8

二、交通组织系统解析

主入口位于南侧市政道路,双向四车道迎宾大道直通行政广场。环形主干道宽12米,次级支路宽8米,形成"外环内网"路网结构。地下停车场设置1200个车位,采用透水铺装的人行道占比达65%。人行系统通过7座天桥实现教学区与生活区立体连接。

道路类型长度宽度设计车速
主干道2.3公里12米30km/h
次干道1.8公里8米20km/h
支路-6米15km/h

三、建筑群体组合分析

教学建筑采用3-4层低密度设计,最大楼间距38米。实训楼采用6+1退台式结构,首层设置设备层。学生公寓均为6层单元式布局,配备空中花园。建筑密度控制在28%,绿地率达35%,通过连廊系统形成风雨无阻的步行网络。

建筑类型层数高度间距系数
教学楼4层18.6米1.5:1
实训楼7层25.8米1.2:1
学生公寓6层21.3米1.3:1

四、景观生态系统构建

中央水系面积1.2公顷,采用循环过滤系统维持水质。植物配置遵循"乔木+灌木+地被"三层结构,常绿树种占比40%,季相变化树种占30%。设置生物滞留沟28处,透水铺装面积达4.5万平方米。屋顶绿化覆盖率达建筑投影面积的15%。

五、功能空间效能对比

相较于传统校园,本方案将实验室使用效率提升至日均8小时利用率,图书馆座位周转率提高40%。体育场馆复合利用率达92%,通过APP预约系统实现场地分时共享。智慧教室占比达到75%,较同类院校高出15个百分点。

指标项内江职院行业均值差异值
实验室利用率8小时/天6.5小时/天+
图书馆座位周转4次/天2.8次/天+
体育场馆共享率92%78%+

六、竖向设计与地形改造

场地原始高差达8.5米,通过梯田式地形改造形成6个台地。挡土墙总长1.2公里,最大高度4.5米。采用海绵城市技术建设雨水花园18处,下沉式绿地面积2.4公顷。道路纵坡控制在0.3%-2.5%之间,确保无障碍通行。

七、智能化系统整合

部署物联网设备3800个,实现能耗实时监测。安防系统覆盖1200个高清摄像头,人脸识别点位45处。5G信号全覆盖,无线网络接入点密度达每千平方米8个。智能照明系统节电率达35%,光伏装机容量580kW。

八、文化意象表达手法

校门采用汉唐风格阙门造型,高度12.8米。中央景观轴设置"耕读"主题雕塑群,包含青铜书卷、拓荒牛等元素。教学楼命名体现地域文化,如"大千楼""长江阁"等。墙面装饰采用糖画、根雕等非遗技艺,文化墙总面积达2600平方米。

通过多维度的技术经济指标对比可见,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在空间集约利用、功能复合程度、生态技术应用等方面均达到省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其鸟瞰图不仅展现物理空间的组织逻辑,更折射出职业教育现代化转型的深层诉求——通过环境育人实现技能培养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提升。这种规划模式为丘陵地区职业院校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特别是在土地集约利用、交通组织优化、文化空间营造等方面具有显著示范价值。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