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建筑技工学校是西南地区建筑类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依托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需求,构建了以建筑施工、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群。学校始建于1984年,现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拥有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建筑装饰等多个省级重点专业,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通过“校中企、企中校”模式,与中建西部建设、成都建工等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85%以上进入建筑行业头部企业。
一、学校概况与核心优势
成都市建筑技工学校隶属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设有建筑工程、建筑装饰、工程机械、智能建造4个专业系。学校构建“1+X”证书制度试点,将装配式建筑施工、BIM建模等前沿技术融入课程体系,形成“宽基础、强技能、重创新”的培养特色。
指标 | 2020年 | 2023年 |
---|---|---|
在校生规模 | 4200人 | 5300人 |
高级工占比 | 35% | 52% |
企业订单班数量 | 12个 | 25个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建造-设计-管理”产业链构建专业群,重点建设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建筑设备安装四大骨干专业。课程体系采用“三阶递进”模式:基础技能阶段强化测量放线、建材检测等通用技术;专项技能阶段引入装配式构件安装、无人机测绘等新技术;综合应用阶段通过BIM协同设计、智慧工地管理等项目实现产教融合。
专业方向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装配式建筑施工 | 预制构件生产与施工、BIM深化设计 | 装配式建筑施工员(中级) |
古建筑修缮 | 传统木作技艺、古建彩绘修复 | 古建筑修复工(高级) |
智能建造技术 | 智慧工地管理、建筑机器人编程 | 智能建造师(初级)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高校进修+企业实践”交替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四川省技术能手”5人,注册一级建造师12人。推行“大师工作室”制度,聘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非遗木作传承人等担任产业导师。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
正高级职称 | 24 | 13% |
企业兼职教师 | 86 | 46% |
硕士以上学历 | 78 | 42% |
四、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建成“四中心一园区”实训体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配备BIM5D施工模拟系统;装配式实训中心涵盖预制构件生产全流程;古建筑技艺中心复原榫卯结构制作工艺;智能建造中心引入3D打印建筑技术;产教融合园区聚集23家建筑类企业。实训设备总值达1.2亿元,其中价值百万以上的大型设备17台套。
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三段式”现代学徒制:第1学年校内基础培训,第2学年企业跟岗学习,第3学年项目顶岗实习。与中建三局合作开发“雄安订单班”,实行“1.5+1.5”培养周期,前1.5年完成理论与专项技能训练,后1.5年参与雄安新区重点项目建设。建立“技能等级+岗位薪酬”挂钩机制,毕业生平均起薪达5800元/月。
六、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建筑类职业技能培训超1.2万人次,承担住建部“施工现场专业人员继续教育”项目。开发装配式建筑施工、绿色建筑评价等7个专项能力培训包,为中铁二局、成都城投等企业定制“新型学徒制”培训方案。牵头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筑职教联盟,实现川渝两地45所院校资源共建共享。
七、学生发展路径
构建“升学有径、就业有位、创业有扶”的多元发展通道。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本科院校搭建“3+4”中本贯通培养体系,年均升学率达23%。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基金,支持毕业生创办装饰设计公司、建筑科技公司,近三年孵化成功企业17家。建立终身职业发展档案,为毕业5年内学生提供免费技能提升服务。
八、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四方联动”质量评价机制:引入麦可思第三方评估、组建家长委员会监督、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评审、实施毕业生跟踪调查。关键指标纳入年度质量报告,如2023年数据显示:企业对毕业生岗位适应度达91%,核心技能达标率87%,家长满意度94%。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教学诊断与改进。
成都市建筑技工学校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建筑类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其“校企双元育人”“传统技艺传承”“智能建造创新”三大特色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形成显著优势。随着“十四五”期间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学校正加速向“智能建造技术高地”转型升级,持续为建筑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