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仁寿县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仁寿职高”)是眉山市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标杆,也是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缩影。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该校以“德育为先,技能为重”为核心理念,构建了涵盖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体系。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强化实训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升学有优势、就业有保障”的办学特色。截至2023年,学校拥有在校生近6000人,开设18个省级重点专业,与京东、比亚迪等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其“模块化教学+企业订单班”模式在区域内具有示范效应,但同时也面临师资结构老龄化、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挑战。
一、学校基础概况与核心数据
仁寿职高始建于1987年,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20年入选“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校园占地面积240亩,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设有农业技术、机械加工、电子信息、旅游服务四大专业群。现有教职工28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2%,“双师型”教师占比65%。
指标 | 数据 |
---|---|
建校时间 | 1987年 |
校园面积 | 240亩 |
在校学生数 | 5987人(2023年) |
专业总数 | 18个(含5个省级重点专业) |
合作企业数量 | 86家(含12家行业头部企业) |
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匹配度分析
学校专业布局紧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需求,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电子商务等专业。以下为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的匹配度对比:
专业类别 | 对应区域主导产业 | 2023年招生人数 | 对口就业率 |
---|---|---|---|
现代农业技术 | 川果、川粮产业链 | 320人 | 97.2% |
新能源汽车制造 | 成渝汽车产业集群 | 450人 | 98.5% |
电子商务 | 农村电商与物流 | 280人 | 96.8% |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质量对比
学校通过“内培外引”优化师资队伍,但与省内一流职校相比仍存在差距。以下为师资结构关键数据对比:
指标 | 仁寿职高 | 四川省职校平均水平 | 全国示范校均值 |
---|---|---|---|
高级职称占比 | 32% | 28% | 45% |
硕士以上学历占比 | 18% | 15% | 30% |
双师型教师占比 | 65% | 52% | 75% |
四、学生升学与就业质量深度解析
学校构建“技能高考+高质量就业”双通道,2023年毕业生去向呈现以下特征: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典型去向 |
---|---|---|---|
高职单招升学 | 1825人 | 61% |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直接就业 | 1120人 | 37.5% | 京东物流、通威股份、中科曙光 |
征兵入伍 | 75人 | 2.5% | 武警四川总队、陆军某部 |
五、校企合作模式与实效评估
学校与京东、比亚迪等企业共建“厂中校”“校中厂”模式,形成以下合作成果:
- 订单培养规模:2023年组建“京东物流班”“比亚迪新能源班”等定向班12个,覆盖学生600人;
- 实训基地建设:企业累计投入设备价值2300万元,共建智能仓储、新能源汽车维修等实训中心;
- 师资共享机制:企业派遣技术骨干42人担任兼职教师,学校教师赴企业实践超200人次/年。
六、实训设施与信息化建设水平
学校近三年累计投入8000万元用于实训设施升级,但部分专业设备仍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以下为核心实训室配置:
专业领域 | 设备总值(万元) | 实训工位数 | 智能化覆盖率 |
---|---|---|---|
智能制造 | 2800 | 350 | 75% |
现代农业 | 1500 | 200 | 40% |
信息技术 | 1200 | 280 | 85% |
七、社会服务与脱贫攻坚贡献
学校发挥职教资源优势,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多维度社会服务体系: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年培训量达3000人次,覆盖种植养殖、农村电商等领域;
- 技术扶贫项目:在凉山州、甘孜州建立6个产业帮扶基地,推广果树嫁接、畜牧养殖技术;
- 社区教育服务:开展家电维修、养老护理等免费培训,年惠及城乡居民1200余人。
八、办学挑战与未来发展路径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学校仍面临以下制约因素:一是师资队伍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二是实训设备更新速度跟不上产业技术迭代,三是县域经济承载力限制校企合作深度。未来需重点推进三项改革:
- 实施“名师培育工程”,通过高校合作、企业顶岗提升教师能力;
- 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破解设备更新难题;
- 深化跨区域校企合作,拓展长三角、珠三角优质企业资源。
作为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领军者,四川省仁寿县职业高级中学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为县域职教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随着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加速,学校亟需在智慧校园建设、产教融合平台搭建等领域实现突破,以巩固其作为西部职教标杆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