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郫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西南地区以航空装备制造和民航服务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依托成都航空产业功能区区位优势,构建了“校企双元育人”的产教融合体系。学院开设飞行器制造、航空电子电气技术、民航运输服务等28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2个,形成覆盖航空全产业链的专业布局。现有在校生规模1.2万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占比达65%,与中航工业成飞、四川航空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2个,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对口航空领域就业比例超80%。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郫县机械工业学校,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2019年划归四川省航空工业管理局主管。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院聚焦“航空智造”与“民航服务”双轮驱动,形成“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体系。
关键指标 | 数据表现 |
---|---|
建校时间 | 1958年(高职建制2012年) |
主管部门 | 四川省航空工业管理局 |
校区面积 | 1200亩(含航空实训场站) |
办学层次 | 高职+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 |
二、专业体系与课程建设
学院构建“航空工程技术”“民航运营管理”“空港智慧服务”三大专业集群,其中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获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立项。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模式,引入CCAR-147等民航认证标准。
专业大类 | 代表专业 | 认证资质 |
---|---|---|
航空装备智能制造 | 飞行器制造/航空发动机装配 | AS9100航空质量体系 |
民航运输服务 | 空中乘务/航空物流管理 | CCAR-121航空公司培训标准 |
航空航天电子 | 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无人机应用 | UTCA无人机驾驶员认证 |
三、师资队伍与科研能力
实施“双百工程”人才计划,引进航空企业技术骨干86人,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近五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7项,横向课题经费年均增长23%。
师资结构 | 高级职称占比 | 双师素质教师 | 企业兼职导师 |
---|---|---|---|
专任教师总数 | 32% | 65% | 120人 |
硕士以上学历 | 48% | 含8名博士 | - |
行业资格证书 | - | 92%持有职业技能证 | 资深机长/工程师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资源
投入2.3亿元建设航空工程实训中心,涵盖波音737-800模拟舱、复合材料加工车间等18个实训平台。与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共建“航空特种设备维修”产教融合基地。
实训类别 | 设备价值 | 合作企业 | 功能定位 |
---|---|---|---|
飞行器制造实训 | ¥8600万 | 中航工业成飞 | 蒙皮成型/部装工艺 |
民航服务实训 | ¥2200万 | 四川航空 | 客舱服务/票务系统 |
无人机应用实训 | ¥1500万 | 京东物流 | 物流配送/航测应用 |
五、产教融合与就业质量
推行“季节对表”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开发《航空标准件拆装》《机上医疗应急处置》等特色课程。2023届毕业生进入中航工业集团比例达37%,平均起薪高于省属同类院校15%。
就业指标 | 2023届数据 | 行业对比 |
---|---|---|
总体就业率 | 96.8% | 全省高职均值91.2% |
对口就业率 | 83.4% | 航空类院校均值76.5% |
国企就职比例 | 61.2% | 省内工科高职均值48% |
六、学生发展与创新创业
建立“创客空间-孵化基地-产业园区”三级培育体系,近三年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43项。毕业生创业项目“航空零部件智能检测”获省级双创大赛金奖。
- 技能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数量居西南地区航空类院校首位
- 升学通道:专升本录取率提升至28%,对接中国民航大学等航空类高校
- 国际认证:累计获得CAAC执照142人次,AOPA无人机驾驶证568人次
七、校园生态与质量保障
实施“航空蓝”文化育人工程,将6S管理标准融入日常教育。建立教学质量大数据监测平台,实现课程满意度动态追踪。智慧校园建设投入超3000万元,建成航空VR实训室等数字化教学空间。
质量工程 | 建设成效 |
---|---|
教学诊断改进 | 形成82项质量指标预警机制 |
信息化升级 | 数字资源覆盖率达100% |
文化品牌 | 获评“全国航空特色职业院校” |
八、社会服务与行业影响
开展“天府航空大讲堂”公益培训,年均承接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1.2万人次。牵头制定《西南地区航空装备制造人才标准》,参与“一带一路”航空职业教育联盟建设。
- 技术攻关:为国产ARJ21提供3项工艺改进方案
- 标准输出:参与编制民航局《航空维修人员培训规范》
- 国际合作:与乌克兰哈尔科夫航院共建“空中丝绸之路”培训中心
郫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航空特色,已形成“教学-研发-服务”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其“校中厂”实践模式有效破解航空高技能人才培养难题,但在国际化师资引进和新兴专业布局方面仍需持续发力。随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能级提升,学院正迎来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职业院校的战略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