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江职业高级中学2020年发展态势呈现显著突破性特征,在职业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学校通过专业结构调整、产教融合深化、师资队伍建设等举措,实现了办学质量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当年在校生规模达2368人,较2019年增长12%,开设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等12个骨干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提升至45%。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8%,较三年前增长21个百分点,校企合作企业新增9家,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7%以上高位。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年内完成实训楼改造项目,新增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实训室6个,设备总值突破3000万元。这些数据表明,学校在区域职业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持续增强,为县域经济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显著提升。
一、学校基础概况
通江职业高级中学始建于1985年,2020年在校学生规模达2368人,较2018年增长28%,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生占比17%。教职工总数156人,专任教师132人,师生比1:18。校园占地面积由2015年的8.6公顷扩展至12.4公顷,建筑面积增至6.8万平方米,形成"一校两区"办学格局。
指标 | 2018年 | 2020年 | 增幅 |
---|---|---|---|
在校生人数 | 1850 | 2368 | 28% |
专任教师数 | 112 | 132 | 18% |
校园面积 | 8.6公顷 | 12.4公顷 | 44%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2020年学校构建"3+3"专业集群,形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三大专业群。重点建设计算机应用(省级示范专业)、电子技术应用(市级重点专业)等特色专业,开发校本教材12套,实施"岗位导向+证书融通"课程改革。
专业类别 | 专业数量 | 省级重点 | 市级重点 | 就业率 |
---|---|---|---|---|
信息技术类 | 3 | 2 | 1 | 98.2% |
智能制造类 | 4 | 1 | 2 | 96.5% |
现代服务类 | 5 | 1 | 2 | 97.8%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百工程"师资培养计划,2020年引进硕士教师8人,选派32名教师参加国培项目。建立"企业实践+教学诊断"双轮培养机制,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时长年均达45天。
类型 | 人数 | 占比 | 较2019年 |
---|---|---|---|
研究生学历 | 28 | 21% | ↑6% |
双师型教师 | 90 | 68% | ↑12% |
高级职称 | 45 | 34% | ↑9% |
四、人才培养成效
当年毕业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17项,其中电子信息装调项目获一等奖。"1+X"证书试点覆盖8个专业,取证率达89%。与通江银耳集团共建"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培养模式。
五、产教融合实践
深化"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与巴中经济开发区共建产业学院,引入智能终端检测线等实训设备。全年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6期,覆盖员工320人次。
六、社会服务能力
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年内培训返乡农民工830人次。开发扶贫专项课程包,为县域电商企业定制培训方案,助力通江木耳等地理标志产品上行。
七、信息化建设水平
建成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诊断、实训预约等全流程数字化。投入280万元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VR/AR课程资源15个专业场景。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临县域生源持续外流压力,本地适龄人口职业教育渗透率不足35%。设备更新资金缺口达年均800万元,"双师型"教师增量仍滞后于专业扩张速度。需强化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
通江职业高级中学2020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县域职教中心通过精准定位专业方向、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师资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集团化办学等方面持续突破,构建更具韧性的职业教育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