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简阳老省卫校(简阳卫校)

简阳老省卫校(简阳卫校)

简阳老省卫校作为西南地区中等卫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载体,其建筑群落与教育实践深刻反映了上世纪中叶至新千年前夕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演进轨迹。该校区始建于1958年,原址为清代考棚遗址,经多次扩建形成占地约6.8公顷的教学复合体,其红砖坡屋顶建筑群融合了苏式结构与川西民居特色,2019年被列入简阳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作为区域性医学教育启蒙基地,该校累计培养护理、检验等专业人才逾1.2万人,其解剖实验室、护理实训室等教学空间至今仍保留着上世纪90年代的设备配置特征,与新建医学院校形成鲜明对比。

简	阳老省卫校

历史沿革与功能演变

时期核心功能建筑特征师资构成
1958-1978初级护士培训单层砖木结构平房部队转业医务人员
1979-1999中专学历教育三层红砖教学楼主群本科院校支援教师
2000-2015成人继续教育保留主体建筑扩建退休返聘专家团队

校园空间布局特征

校区采用轴线对称式布局,教学区(建筑面积4800㎡)与生活区(2300㎡)通过连廊连接,形成封闭式管理单元。核心建筑包括:

  • 主教学楼:U型合院结构,含阶梯教室、标本陈列室
  • 实验楼:独立设置解剖室、灭菌供应室
  • 学员宿舍:筒子楼布局,每层设公共盥洗室
  • 食堂:砖砌拱顶结构,保留计划经济时期粮票窗口

教学资源配置对比

项目老省卫校现状新建医护院校标准
实训设备1970年代人体模型、基础显微镜虚拟仿真系统、智能模拟人
图书资源纸质教材库(约3000册)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库
信息化水平基础网络覆盖,无智慧教学系统5G医疗实训、远程示教系统

人才培养模式变迁

该校构建了"三阶递进"培养体系:

  1. 基础阶段:1年文化课+医学基础理论
  2. 专业阶段:临床护理/药学方向分流培养
  3. 实践阶段:三级医院实习(1998年前为基层卫生院)

特殊历史时期曾开设"赤脚医生"速成班,采用半工半读模式,课程包含中草药辨识、简易外科处理等实用技能。

建筑遗产保护现状

保护要素现存状态潜在风险
清水砖墙工艺表面风化剥落约30%酸雨侵蚀加速劣化
木制窗棂构件虫蛀腐朽严重结构稳定性下降
水磨石地面大面积开裂空鼓行走安全隐患

社会服务功能转型

2016年停止招生后,校区功能经历三次转变:

  • 社区老年大学:利用教室开设声乐、书法课程
  • 疫苗临时接种点: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启用
  • 中医药文化馆:展示本地道地药材炮制技艺

当前正筹划建设"西部护理史展陈中心",拟通过场景复原展现半个世纪护理教育发展历程。

文化记忆传承路径

口述历史采集发现,该校承载着特殊的集体记忆:

  • "玻璃阳光房":1980年代师生共建的自习空间
  • "枫树阅报栏":保留30余种医学期刊订阅记录
  • "传呼系统":90年代用于紧急集合的电铃装置

毕业生捐赠的老物件包括:首版《基础护理学》教材、手绘人体经络图、首届毕业纪念章等珍贵实物。

改造更新策略分析

更新方向实施难点解决方案
结构加固抗震等级不达标外包钢构架隐形加固
功能置换原有空间分割僵化采用可移动隔断系统
设施升级给排水系统老化埋地式管道整体更换

在城市更新进程中,简阳老省卫校的存续不仅关乎建筑遗产保护,更涉及医学教育文脉的延续。其价值已从单纯的教学场所升华为区域公共卫生文化地标,如何在活化利用与历史保护间取得平衡,将成为检验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课题。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