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农业广播电视大学大邑分校(四川农广校大邑分校)

四川农业广播电视大学大邑分校(四川农广校大邑分校)

四川农业广播电视大学大邑分校是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优势,扎根县域经济、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教育载体。作为国家级开放大学体系在基层的延伸,该校以“开放、灵活、全纳”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覆盖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社区教育的多层次办学体系。依托农业特色专业群,学校深度融入大邑县现代农业产业链,形成“政校企村”协同育人模式,为县域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近年来,通过数字化转型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学校在破解农村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上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推动西部县域终身教育改革的典型案例。

四	川农业广播电视大学大邑分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四川农业广播电视大学大邑分校始建于1984年,前身为大邑县农业广播学校,200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县级电大分校。学校始终秉持“服务三农、扎根基层”的办学宗旨,构建了以高等继续教育为主体,中等职业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特征
1984-2005农业广播学校阶段以录音录像教学为主,开设种植养殖类专业
2006-2015县级电大建设期接入中央电大远程教学系统,增设工商管理等专业
2016-至今数字化转型阶段建设在线学习平台,开发“智慧农科”特色课程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专科专业12个、本科专业8个,其中涉农专业占比达65%。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技术”“园艺技术”“农业经济管理”三大核心专业群,形成“基础课程+专业技能+创新创业”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课程模块实践占比
种植技术类现代农业技术植物生理学、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40%
养殖技术类畜牧兽医动物解剖、饲料配制、疫病防控35%
农业经济类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电商、合作社运营30%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实行“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师资配置模式,自有教师28人,外聘行业专家4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2%,双师型教师达65%,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指导+产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教学团队。

师资类型人数学历结构企业经历
专职教师28硕士及以上25%10人具有企业挂职经历
兼职教师42本科及以上100%全部具备5年以上行业经验
特聘专家6博士/教授级4人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员

四、教学模式创新

学校构建“三段式”混合教学模式:线上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开展理论教学,线下组织田间课堂和基地实训,期末结合生产实践进行考核评价。开发“微课+直播+虚拟仿真”数字资源库,其中农业类VR实训课程达12门。

  • 推行“学分银行”制度,建立职业技能等级与课程学分转换机制
  • 实施“1名教师+1个基地+N个学员”的导师制培养模式
  • 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年均组织村级教学点集中授课200余场次

五、人才培养成效

近五年累计培养毕业生3200余人,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学生创业率达18%,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2.4万元。2022年调查显示,86%的毕业生在县域内实现就业,72%从事农业相关产业。

年份毕业人数就业领域分布平均月薪
2018480农业企业65% 自主创业15% 其他20%3800元
2022760新型经营主体42% 电商服务28% 公共服务15%4600元

六、社会服务功能

学校年均开展各类培训超1万人次,重点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与县农业农村局共建“大邑现代农业培训中心”,开发“短视频+直播”新型培训模式,培育农村电商人才2300余人。

  • 承担“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累计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70人
  • 建设“田间学校”12所,年培训农户超5000人次
  • 开发农业技术微课320个,覆盖全县20个乡镇

七、数字化建设进展

投入800万元建成智慧校园平台,包含在线教学、质量监控、资源共享三大系统。其中“农业云课堂”注册学员突破1.2万人,日均访问量达3000次。

建设项目投入资金覆盖范围应用成效
在线教学平台320万全县20个教学点课程资源使用率提升60%
虚拟仿真实训室280万农学、园艺专业实训成本降低45%
移动学习APP150万83个行政村月活用户达4500人

八、发展瓶颈与对策建议

当前面临师资结构老化(45岁以上教师占58%)、实践基地现代化水平不足、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建议通过“校企双聘”引进产业教授,建设智能农业实训中心,深化“专业群+产业链”对接机制。

  • 建立教师企业实践考核制度,每年选派10名教师驻企研修
  • 联合龙头企业共建智慧温室、农产品检测等实训场景
  • 开发“农业物联网技术”等新兴专业方向

经过四十余年发展,四川农业广播电视大学大邑分校已形成鲜明的“三农”教育特色。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机制、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西部县域开放大学的示范样板。通过强化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望为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