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新都成都圣亚技工学校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职业技能教育机构,坐落于成都市新都区工业核心区域,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构建"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学校以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信息技术三大专业群为核心,开设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电子商务等18个紧贴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中级工-高级工-技师"贯通式培养体系。办学十年来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1.2万人,与46家知名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
一、基础概况与办学定位
指标 | 数据 |
---|---|
创办时间 | 2013年 |
占地面积 | 82亩(含实训基地28亩) |
在校生规模 | 2300人(2023年数据) |
教职工总数 | 156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8%) |
重点专业群 | 智能制造、数字商贸、信息技术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平台+专业集群+岗位定向"三级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27套,其中《智能装备维护实务》入选省级规划教材。重点专业实行"1+X"证书制度,近三年新增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检测等前沿方向。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合作企业 | 证书获取率 |
---|---|---|---|
智能制造 | 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 | 成都宏明电子、京东方 | 92.3% |
数字商贸 |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 京东西南区、顺丰速运 | 89.7% |
信息技术 | 网络安全、大数据应用 | 腾讯云基地、华为生态链 | 86.5% |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通过"内培外引"机制打造复合型教师团队,实施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要求每学期深入合作企业实践不低于15天。近三年引进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3人,聘请企业技术总监12人担任兼职导师。
职称结构 | 学历结构 | 年龄分布 |
---|---|---|
高级职称35%、中级48%、初级17% | 硕士及以上42%、本科53%、专科5% | 35岁以下38%、36-50岁53%、50岁以上9% |
四、实训设施配置标准
累计投入6800万元建设实训场所,建成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6大实训中心,设备台套数达1860台,涵盖德国DMG五轴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实训工作站等先进设备。推行"车间进校园"模式,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
实训类型 | 面积 | 设备价值 | 合作企业 |
---|---|---|---|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 2600㎡ | 1800万元 | 西门子工业软件 |
电商直播基地 | 1200㎡ | 350万元 | 抖音电商培训中心 |
信息安全攻防实验室 | 450㎡ | 280万元 | 奇安信科技 |
五、人才培养质量追踪
建立毕业生跟踪服务系统,数据显示:初次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达89%,平均试用期月薪4200元,三年内晋升管理层比例27%。2023届毕业生获得省级技能大赛奖项9项,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赛项获一等奖。
六、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 订单培养:与通威太阳能等企业开展"冠名班"培养,年订单人数超300人
- 技术攻关:师生参与企业技改项目23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6项
- 师资共享: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时长达年均1200课时
- 标准共建:联合开发《智能产线运维》等4项行业标准
七、学生发展支持体系
构建"奖助勤贷补"五位一体资助网络,年发放奖学金80万元,助学金覆盖率达35%。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基金,近三年支持学生创业项目17个,其中"智造云仓"项目获省级双创大赛银奖。
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开展社会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12个。技术研发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工艺改进服务87项,协助制定技术规范16份。2023年入选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经过十余年发展,成都圣亚技工学校已形成"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培养对接需求"的办学特色,在区域职业教育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未来需在国际化合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持续突破,为智能制造产业升级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