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宜宾科普职业技术学校刘进学(宜宾科普职校刘进学)

宜宾科普职业技术学校刘进学(宜宾科普职校刘进学)

宜宾科普职业技术学校刘进学作为该校核心管理者之一,其职业历程与办学理念深刻影响着学校发展轨迹。通过梳理其教育背景、管理实践及社会贡献,可发现其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的显著特征。在任职期间,学校累计培养技术人才超1.2万人次,校企合作企业数量增长320%,主导开发的“科普-五粮液”订单班模式更成为产教融合标杆案例。其提出的“技能扶贫+产业赋能”双轮驱动战略,不仅使学校跻身四川省中职院校前列,更通过技术培训直接带动周边3.6万农户增收。然而,快速扩张中亦面临师资结构失衡、专业匹配度待优化等挑战,这成为其办学实践中需持续突破的关键命题。

宜	宾科普职业技术学校刘进学

一、教育背景与职业履历

刘进学毕业于西南大学教育学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后取得四川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学位。其职业生涯始于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职教科科长岗位,2013年调任宜宾科普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2016年升任校长兼党委书记。

时间阶段职务变迁关键职责
2008-2013年区教育局职教科科长统筹区域职教资源分配
2013-2016年副校长(分管教学)推行模块化课程改革
2016年至今校长/党委书记制定产教融合发展战略

二、办学理念与管理特色

刘进学提出“三对接”办学方针: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体系对接岗位标准、实训基地对接生产场景。其主导构建的“政校企”三元协同机制,促成学校与五粮液集团、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建立长期合作。

管理维度创新举措实施效果
人才培养“双导师制”教学模式企业满意度提升至91%
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年度评估)淘汰3个滞后专业,新增5个新兴专业
社会服务“科普大讲堂”项目年培训农民工超4000人次

三、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在刘进学推动下,学校完成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开发16门省级精品课程。其倡导的“车间课堂”模式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调整为3:7,配套建设智能制造、食品检测等8个高标准实训中心。

改革领域具体措施量化指标
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至2周
评价机制企业参与的多元考核技能证书获取率提升至89%
师资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每年≥40天)“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3%

四、产教融合项目推进

刘进学牵头建立“五粮液产业学院”“新能源联合实验室”等实体化合作平台,形成“订单培养+技术攻关+员工培训”三位一体合作模式。其中与宁德时代的合作项目已输送技术人才327人,参与企业技改项目12项。

合作企业合作形式年度成果
五粮液集团定向培养+产品研发年接收毕业生200+,联合专利3项
宁德时代现代学徒制试点共建实训基地,设备价值2000万元
本地中小企业技术帮扶联盟解决生产难题87例,服务企业43家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校在刘进学主导下构建“1+4”社会服务体系(1个技术服务中心+培训、鉴定、研发、创业4大平台),近三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退伍军人技能提升等专项服务,累计培训量突破2.4万人次。

服务项目覆盖人群经济效益
乡村振兴培训班农村转移劳动力人均年收入增加2.3万元
企业新型学徒制在职职工技能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8%
职业技能鉴定社会考生年鉴定量达1.2万人次

六、个人荣誉与社会影响

刘进学荣获“四川省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等称号,其办学经验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专题报道。2021年牵头成立的“川南职教联盟”吸纳成员单位47家,推动区域职教资源共享。

荣誉类别获奖名称授予机构
国家级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中华职业教育社
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先锋四川省教育厅
市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宜宾市委组织部

七、现存挑战与发展瓶颈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但学校仍面临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偏低(仅28%)、专业集群与新兴产业匹配度待优化、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足等问题。刘进学在2023年教职工大会上坦言,数字化转型中的资金缺口和技术壁垒是当前最大考验。

挑战类型具体表现应对措施
师资结构正高级职称教师缺口达45%启动“博士引进计划”
专业适配人工智能专业招生未达预期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
资金压力实训设备更新资金缺口3000万申报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项目

八、未来发展规划展望

根据学校“十四五”规划,刘进学团队正推进三大战略:建设“中国白酒学院”特色品牌、打造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构建“一带一路”国际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预计到2025年,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规模1:1结构转型。

战略目标实施路径阶段目标
特色学院建设联合五粮液建设酿酒技术专业群2024年完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验收
数字化转型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2025年实现50%课程数字化改造
国际化发展承接“澜湄合作”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三年内培训东南亚学员500人

通过系统分析可见,刘进学的教育实践深刻体现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要义。其推动的产教融合创新既彰显了地方职业院校的服务担当,也暴露出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的潜在风险。未来如何在保持区域特色优势的同时突破发展瓶颈,将是检验其办学智慧的关键命题。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