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科普职业技术学校刘进学作为该校核心管理者之一,其职业历程与办学理念深刻影响着学校发展轨迹。通过梳理其教育背景、管理实践及社会贡献,可发现其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的显著特征。在任职期间,学校累计培养技术人才超1.2万人次,校企合作企业数量增长320%,主导开发的“科普-五粮液”订单班模式更成为产教融合标杆案例。其提出的“技能扶贫+产业赋能”双轮驱动战略,不仅使学校跻身四川省中职院校前列,更通过技术培训直接带动周边3.6万农户增收。然而,快速扩张中亦面临师资结构失衡、专业匹配度待优化等挑战,这成为其办学实践中需持续突破的关键命题。
一、教育背景与职业履历
刘进学毕业于西南大学教育学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后取得四川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学位。其职业生涯始于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职教科科长岗位,2013年调任宜宾科普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2016年升任校长兼党委书记。
时间阶段 | 职务变迁 | 关键职责 |
---|---|---|
2008-2013年 | 区教育局职教科科长 | 统筹区域职教资源分配 |
2013-2016年 | 副校长(分管教学) | 推行模块化课程改革 |
2016年至今 | 校长/党委书记 | 制定产教融合发展战略 |
二、办学理念与管理特色
刘进学提出“三对接”办学方针: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体系对接岗位标准、实训基地对接生产场景。其主导构建的“政校企”三元协同机制,促成学校与五粮液集团、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建立长期合作。
管理维度 | 创新举措 | 实施效果 |
---|---|---|
人才培养 | “双导师制”教学模式 | 企业满意度提升至91% |
专业建设 | 动态调整机制(年度评估) | 淘汰3个滞后专业,新增5个新兴专业 |
社会服务 | “科普大讲堂”项目 | 年培训农民工超4000人次 |
三、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在刘进学推动下,学校完成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开发16门省级精品课程。其倡导的“车间课堂”模式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调整为3:7,配套建设智能制造、食品检测等8个高标准实训中心。
改革领域 | 具体措施 | 量化指标 |
---|---|---|
课程体系 |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 | 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至2周 |
评价机制 | 企业参与的多元考核 | 技能证书获取率提升至89% |
师资建设 | 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每年≥40天) | “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3% |
四、产教融合项目推进
刘进学牵头建立“五粮液产业学院”“新能源联合实验室”等实体化合作平台,形成“订单培养+技术攻关+员工培训”三位一体合作模式。其中与宁德时代的合作项目已输送技术人才327人,参与企业技改项目12项。
合作企业 | 合作形式 | 年度成果 |
---|---|---|
五粮液集团 | 定向培养+产品研发 | 年接收毕业生200+,联合专利3项 |
宁德时代 | 现代学徒制试点 | 共建实训基地,设备价值2000万元 |
本地中小企业 | 技术帮扶联盟 | 解决生产难题87例,服务企业43家 |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校在刘进学主导下构建“1+4”社会服务体系(1个技术服务中心+培训、鉴定、研发、创业4大平台),近三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退伍军人技能提升等专项服务,累计培训量突破2.4万人次。
服务项目 | 覆盖人群 | 经济效益 |
---|---|---|
乡村振兴培训班 | 农村转移劳动力 | 人均年收入增加2.3万元 |
企业新型学徒制 | 在职职工技能提升 | 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8% |
职业技能鉴定 | 社会考生 | 年鉴定量达1.2万人次 |
六、个人荣誉与社会影响
刘进学荣获“四川省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等称号,其办学经验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专题报道。2021年牵头成立的“川南职教联盟”吸纳成员单位47家,推动区域职教资源共享。
荣誉类别 | 获奖名称 | 授予机构 |
---|---|---|
国家级 | 黄炎培职业教育奖 | 中华职业教育社 |
省级 |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先锋 | 四川省教育厅 |
市级 |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宜宾市委组织部 |
七、现存挑战与发展瓶颈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但学校仍面临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偏低(仅28%)、专业集群与新兴产业匹配度待优化、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足等问题。刘进学在2023年教职工大会上坦言,数字化转型中的资金缺口和技术壁垒是当前最大考验。
挑战类型 | 具体表现 | 应对措施 |
---|---|---|
师资结构 | 正高级职称教师缺口达45% | 启动“博士引进计划” |
专业适配 | 人工智能专业招生未达预期 |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 |
资金压力 | 实训设备更新资金缺口3000万 | 申报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项目 |
八、未来发展规划展望
根据学校“十四五”规划,刘进学团队正推进三大战略:建设“中国白酒学院”特色品牌、打造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构建“一带一路”国际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预计到2025年,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规模1:1结构转型。
战略目标 | 实施路径 | 阶段目标 |
---|---|---|
特色学院建设 | 联合五粮液建设酿酒技术专业群 | 2024年完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验收 |
数字化转型 | 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 2025年实现50%课程数字化改造 |
国际化发展 | 承接“澜湄合作”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 三年内培训东南亚学员500人 |
通过系统分析可见,刘进学的教育实践深刻体现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要义。其推动的产教融合创新既彰显了地方职业院校的服务担当,也暴露出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的潜在风险。未来如何在保持区域特色优势的同时突破发展瓶颈,将是检验其办学智慧的关键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