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荣县职业教育中心老校区(荣县职教中心旧址)

荣县职业教育中心老校区(荣县职教中心旧址)

荣县职业教育中心老校区作为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载体,承载了数十年职业教育办学积淀。该校区始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约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2800余人,开设机械加工、电子技术、农业种植等12个中职专业。校园建筑群以苏式风格为主,主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等核心建筑均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荣	县职业教育中心老校区

从功能布局来看,老校区采用传统院落式结构,教学区与生活区通过中央广场分隔,最大步行距离达1.2公里。现有实训设备中,60%以上为服役超过10年的机械机床和电子实验台,数字化设备占比不足15%。师资队伍呈现"双师型"教师占比偏低(仅32%)、高级职称教师老龄化(平均年龄54岁)等特点。

荣	县职业教育中心老校区

在区域职业教育体系中,老校区承担着基础技能培养和县域产业人才输送的双重任务。近三年累计向本地装备制造、现代农业企业输送技术人才1200余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89%以上。然而受场地限制,校企合作项目承接能力较弱,年均仅能完成3-5个产教融合项目,与新建校区的15-20个项目形成明显差距。

一、历史沿革与建筑特征

时间阶段 重大事件 建筑改造
1985-1995 校区初建,设立农业机械、电工电子专业 建成3栋砖混结构教学楼
1996-2005 增设计算机专业,建立首个微机室 扩建实训楼,增加机电一体化实训车间
2006-2015 创建省级重点职校,新增汽车维修专业 改造学生宿舍,建设校园网络系统
2016至今 申报国家中职示范校,启动专业群建设 局部翻新屋面防水,更新部分实训设备

二、基础设施配置现状

类别 老校区数据 新校区数据 差异分析
占地面积 86,000㎡ 150,000㎡ 新校区面积扩大74.4%
实训工位 1,200个 2,500个 设备承载量提升108%
数字化教室 8间 32间 智慧教学环境差距显著
运动场馆 200米跑道 400米标准塑胶跑道 体育设施代际差异明显

三、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老校区现设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三大专业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课程体系保留30%的传统技艺课程,如钳工手工制作、传统农机具维修等特色课程。
专业名称 核心课程 校企合作单位 对口就业率
数控技术应用 机械制图、CAD建模、普车加工 荣县机械厂、自贡机床厂 92%
电子技术应用 电路分析、单片机原理、家电维修 海尔西南售后、长虹培训中心 88%
畜牧兽医 动物解剖、疫病防治、饲料配制 温氏集团荣县分公司 85%

四、师资结构与教学能力

指标项 老校区数据 全省中职平均值 差距分析
师生比 1:23 1:18 超出省标27.8%
硕士以上学历 12% 28% 学历层次明显偏低
企业实践经历教师 35% 52% 双师素质待提升
高级职称教师 22% 35% 职称结构老化严重

五、学生构成与升学就业

在校生中农村户籍占比82%,建档立卡贫困生占15%,年龄结构呈现"两极分化"特征:16-18岁常规学龄段占68%,18岁以上社会生源占32%。
学年 招生数 毕业数 升学比例 本地就业比例
2020 980 760 28% 65%
2021 850 680 31% 62%
2022 720 590 34% 59%

六、实训条件与产教融合

现有实训设备总资产估值2800万元,但先进制造类设备仅占17%,传统机加工设备仍占主流。校企合作模式停留在"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初级阶段,未形成深度产教融合机制。
合作类型 合作企业数 年均合作项目 设备投入金额
简单顶岗实习 15家 每学期300人次 -
订单培养班 8家 年均4个班级 80万元/年
校中厂 2家 持续运营1家 150万元(2019年投入)

七、校园文化与特色传承

  • 工匠精神培育:保留传统钳工实训室,开设"金属雕刻"非遗技艺选修课,近五年培养省级技能大赛获奖者23人
  • 地域产业对接:依托荣县茶产业优势,开发"茶叶机械维护"特色课程,与峨眉雪芽等企业共建教学基地
  • 文化传承创新:将自贡扎染技艺融入服装设计课程,创建"非遗+现代设计"课程体系,获市级教学成果奖

八、发展瓶颈与改造建议

当前面临三大核心矛盾:一是空间局限与专业拓展需求的矛盾,二是传统设备与智能制造教学的矛盾,三是师资结构与课改要求的矛盾。建议实施"三步走"策略:短期优化专业布局,中期推进数字化改造,长期规划校区功能转型。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