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成都青苏职业中专学校(以下简称“青苏职中”)是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主管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60年,原名为“成都市第32中学”,2000年转型为职业中专学校,2010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以“立德尚能,知行合一”为校训,聚焦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等特色专业,形成“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岗位导向”课程体系,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职单招升学率超80%,成为西南地区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
青苏职中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集群与区域经济高度匹配,旅游、餐饮等专业对接成都市“文旅名城”建设需求;二是校企合作深度覆盖教学全链条,与洲际酒店集团、成都文旅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三是“中高职贯通”培养体系完善,与四川旅游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开设“3+2”分段培养班。然而,学校也面临传统专业数字化转型压力、师资结构需优化等问题。以下从八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青苏职中历经三次关键转型:1960年建校初期为普通中学,1998年试办职业教育班,2000年全面改制为职业中专,2018年获批“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定位为“培养现代服务业中高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成都都市圈文旅、餐饮、商贸产业。
时间节点 | 重大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60-2000年 | 普通中学→职教试点 | 完成基础教育向技能教育转型 |
2010-2018年 | 国家级重点职校验收 | 获评“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 |
2020年至今 | “双师型”教师占比提升至72% | 建成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旅游+”“餐饮+”专业群,其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岗位实战”三级架构,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教学。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导游实务、研学旅行设计、景区数字化运营 | 导游资格证、研学旅行指导师 |
高星级饭店运营 | 宴会设计、客房智能管理、奢侈品鉴赏 | 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高级) |
烹饪工艺与营养 | 川菜非遗技艺、分子料理、餐饮成本控制 | 中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教职工15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占比72%。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包括模拟导游实训室、智能厨房等场景化教学空间。
类别 | 数量 | 功能描述 |
---|---|---|
校内实训室 | 12 | 涵盖酒店、餐饮、旅游全流程仿真环境 |
企业导师库 | 86人 | 来自洲际、凯悦等国际酒店集团高管 |
数字资源库 | 230TB | 包含VR景区漫游、AI烹饪教学系统 |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23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例如,与成都世纪城天堂洲际酒店共建“洲际英才班”,实现“招生即招工”。
合作企业 | 合作形式 | 年输送人数 |
---|---|---|
成都文旅集团 | 研学旅行课程开发 | 50+/年 |
海底捞火锅 | 门店管理人才定向培养 | 80+/年 |
四川旅游学院 | “3+2”中高职衔接 | 120+/年 |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9%。升学渠道畅通,2022年高职单招录取率82%,其中四川旅游学院录取占比35%。
年份 | 就业率 | 对口就业率 | 升学率 |
---|---|---|---|
2020 | 96.5% | 87.2% | 78.4% |
2021 | 97.3% | 88.5% | 80.1% |
2022 | 97.8% | 89.1% | 82.3% |
六、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
学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天府旅游名师”等省级项目。与泰国清迈大学、韩国釜山职业技能大学建立交换生项目,累计输送国际留学生47人。
七、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
投入12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开发“青苏云课堂”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全覆盖。2022年获评“四川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
八、挑战与改进方向
当前面临传统专业数字化改造压力、师资高层次学历比例偏低(硕士及以上仅占28%)等问题。未来计划引入AI餐饮服务、智慧景区管理等新兴课程,加强与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
青苏职中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多元升学路径,已成为西南地区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的标杆。其“岗位导向+动态调整”的专业建设机制、“双师双轨”人才培养模式,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学校亟需在专业数字化升级、国际化认证体系构建等方面实现突破,持续巩固其在区域职业教育中的引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