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万源河西有个职业学校(万源职校)

四川万源河西有个职业学校(万源职校)

四川万源河西职业学校是位于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的一所综合性职业教育机构,依托秦巴山区地理优势,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校以“技能立校、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开设农业技术、旅游服务、机械制造等特色专业,形成“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双轨制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引入“订单班”培养模式,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常年保持在75%以上,成为川东北职业教育的重要支点。然而,受限于区位经济水平与财政投入,学校在高端设备配置、师资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需进一步探索跨区域资源共享与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四	川万源河西有个职业学校

一、地理位置与经济环境适配性分析

万源市地处川陕渝结合部,属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结构以农业、旅游业及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学校选址河西片区,毗邻G65包茂高速与襄渝铁路,交通辐射达州、安康等周边城市。

区位特征对应专业产业支撑度
秦巴山区立体气候现代农业技术、中药材种植万源市富硒农产品基地覆盖率82%
大巴山旅游环线枢纽旅游服务与管理、康养护理年接待游客量突破400万人次
钡钛矿资源开发区矿物加工技术、机电设备维修矿产企业技术岗位缺口率35%

该布局使专业设置与区域GDP构成高度匹配,但受限于县域经济体量(2022年万源市GDP仅187亿元),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不足。

二、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学校建立“产业需求-专业预警-课程迭代”三级响应系统,近五年新增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两个专业,停招传统纺织工艺专业。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证书获取率
现代农业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智能灌溉系统操作92%(含农艺工中级证)
旅游服务与管理研学旅行设计、民宿运营实务88%(导游资格证通过率)
机电设备维修液压传动系统检修、3D打印技术应用76%(特种作业操作证)

课程体系引入“项目贯穿式”教学法,如旅游专业与八台山景区合作开发研学路线设计项目,但跨学科复合型课程开发能力仍需提升。

三、师资结构与能力建设

现有教职工137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3%,但高级职称教师仅占28%,低于全省中职校平均水平。实施“企业技术骨干驻校计划”后,兼职教师比例提升至35%。

师资类型人数企业实践时长
专业带头人18年均120天
骨干教师45年均60天
企业兼职教师32累计3年以上

虽通过“名师工作室”培育机制提升教学能力,但年轻教师流失率高达18%,薪资水平(平均月薪4200元)缺乏区域竞争力。

四、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采用“校企共建+政府补贴”模式,建成现代农业实训中心、旅游VR模拟室等6个专项实训场。设备总值3800万元,其中企业捐赠占比27%。

实训类型合作企业设备价值
智慧农业四川华西农业大学820万元(含物联网大棚)
机械加工达州钢铁集团1200万元(数控机床占比45%)
文旅服务八台山旅游开发公司580万元(VR设备占35%)

虚拟仿真教学覆盖12个专业,但真实生产场景的工单式实训仅占课时总量的31%,制约职业能力转化效率。

五、就业质量跟踪体系

建立“校友发展数据库”,对近三届毕业生追踪显示,专业对口率71%,起薪均值3800元/月,较省内同类院校高12%。

指标维度2021届2022届2023届
本地就业比例68%73%76%
晋升主管岗位周期3.2年2.8年2.5年
创业成功率9%14%18%

虽通过“校友导师制”强化职业指导,但省外优质就业渠道开拓不足,留川就业学生中仅12%进入成都都市圈。

六、社会服务能力拓展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200人次,承接扶贫项目12个,开发《秦巴山区特色种养技术》等培训包8套。

培训类型受益人群政府购买金额
农村电商实操返乡青年1560人280万元/年
康养护理基础乡镇卫生院护工890人180万元/年
农机具维修种粮大户420人120万元/年

形成“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双轮驱动模式,但高端培训项目(如工业互联网)开发能力薄弱,制约服务产业升级潜力。

七、数字化转型实践

建成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资源云端共享,开发虚拟工厂、数字景区等线上实训模块14个。

数字化应用场景覆盖专业使用频次
BIM建筑建模建筑装饰周均8课时
电商直播模拟舱市场营销日均2小时
设备远程诊断系统汽车维修月均15次故障处理

虽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但校本数字资源仅占37%,依赖外部平台内容导致课程同质化风险。

八、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临生源规模缩减(近五年递减8%)、财政拨款增速放缓(年均增长4.2%)等压力,亟需构建多元化发展路径。建议:

  • 深化“成渝双城经济圈”职教联盟协作,引入跨区域产业学院项目
  • 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支持,重点建设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专业群
  • 开发“技能护照”认证体系,打通非全日制学习成果转换通道
  • 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学分银行,强化技术技能传承能力

通过制度创新与资源整合,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省级示范性职校建设目标,为秦巴山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核心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